1. 难度:简单 | |
哲学是 A.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科学的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统一 D.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统一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有 A. 光和光学 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D.万有引力定律
|
3. 难度:简单 |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指 A.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B.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人类社会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意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A.意识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自行产生的
|
5. 难度:简单 | |
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受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制约 B.人们的立场观点的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C.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D.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
6. 难度:简单 | |
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 A.物质是独立存在的,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 D.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
7. 难度:简单 | |
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既可能作出歪曲的反映,也可能形成如实的反映。它们的区别是 A.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而在于是否是对客观事物作 出反映 B.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C.歪曲反映能够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如实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歪曲反映是对事物简单的反映,如实的反映是对事物复杂的反映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理解正确有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并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正确的物质产生正确的意识,错误的物质产生错误的意识
|
9. 难度:简单 | |
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 A.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是主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在特定的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人能够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
|
10.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相信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说明 A.人类面对大自然不是单纯适应和消极地听任自然的摆布 B.只要极大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创造出新的物种的 C.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 D.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识不仅可以反映物质,而且可以创造物质
|
11. 难度:简单 | |
美国参议院于1999年10月3日拒绝批准已为世界上154个国家所签署了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说明美国与世界上154个国家在禁止核试验上有着不同认识,形成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立场不同 C.思维方法不同 D.知识构成不同
|
12. 难度:简单 | |
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要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13. 难度:简单 | |
最近两年以来,尽管中国人民银行一再降息,但居民个人储蓄仍在增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居民预期收入减少,而预期支出增大。这表明 A.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对客观实际的反应 B.意识并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客观世界 C.人们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 D.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4. 难度:简单 | |
400多年前,法国诺查丹玛斯在《诸世纪》中,认为1999年7月人类将面临劫难。本世纪70年代,日本人五岛勉则根据这首诗用计算机把“地球末日”的时间精确到1999年8月18日,宣称届时“恐怖大王”和“大十字”将同时降临人间。但是,人们在复杂的心态中却平安地度过了7月,也平安地度过了8月18日。“大十字”预言破灭了。由此可见,“世界末日”的预言 A.违背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使主观与客观相背离 B.违背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C.违背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违背了事物运动的统一性
|
15. 难度:简单 | |
长期以来,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取得巨大成果同时,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面对1998年夏季的特大洪水,和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沙尘天气等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有人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个观点 A.强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B.贬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必要性 C.贬低了人类劳动的意义 D.贬低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
16. 难度:简单 | |
江泽民总书记在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他指出:“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这段话体现了这样的哲理 A.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优秀人物的崇高品德对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 C.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精神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更重要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A.主观决定客观,客观反作用于主观 B.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实践中的表现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还是相分离,是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
|
18. 难度:简单 | |
主观要达到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因为 A.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很多方面 B.客观实际总是全面、丰富而又不断变化发展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世界是客观存在
|
19. 难度:简单 | |
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必须防止和反对 A.从部分的事实出发 B.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意识 C.以固定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客观实际 D.“一刀切”、“一风吹”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思想的有 A.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B.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C.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D.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只有‘法轮功’能拯救人类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22. 难度:简单 |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基本点是 A.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分割孤立的
|
23. 难度:简单 | |
青年学生要坚持唯物主义,必须努力做到 ①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②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③正确估量和看待自己 ④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4. 难度:简单 | |
“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
25. 难度:简单 | |
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的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省制定的这一发展战略体现的哲理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
26. 难度:简单 | |
(14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1)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因素有哪些?(10分) (2)怎样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4分)
|
27. 难度:简单 | |
(16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
28. 难度:简单 | |
(20分)节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是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节约的谈话摘录。 甲院士:要节约资源,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反对重复建设。比方发展旅游业,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人就“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的初衷是想发展经济,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不足、交通不便、景点单一等情况,只凭局部的、片面的、静止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结果“花了大钱,搞了个摆设”。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在景点开发方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导致投资冲动,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乙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说我们不要消耗。社会要发展,人们要生活,没有消耗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么消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在发展中进行资源节约,要坚持在资源节约中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相反。 联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分) (2) 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6分) (3) 地方政府在旅游区的建设方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