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的发展的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经过了这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2.为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难度:简单 | |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
4. 难度:简单 | |
孔子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对这两种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否认意识的作用,后者夸大意识的作用 C.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D.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
5. 难度:简单 |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在前,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斗争在后 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 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6.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
|
7. 难度:简单 | |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C.存在决定思维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
8. 难度:简单 | |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回答下列各题。 1.费尔巴哈的发现启示我们,宗教所描绘的世界 ①源于现实世界 ②反映现实世界 ③就是现实世界 ④影响现实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神在不同国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各不相同,其原因是 A.神的形象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 B.神的形象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不同 C.神的形象在自然界的发展中产生 D.神的形象属于客观实在的范畴
|
9. 难度:简单 | |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否认了绝对运动的存在
|
10. 难度:简单 | |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11. 难度:简单 | |
“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株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与此观点意义相同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人是万物的尺度
|
12. 难度:简单 | |
文字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 象形文字,它夸张、简约、气势生动,在丽江、中甸等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右图是东巴文中的“太阳”和“月亮”,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启示是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13. 难度:简单 | |
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 也不会全军覆没。但股神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集中精力小心看好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体因素的影响 B.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C.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投资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投资观念是否正确
|
14. 难度:简单 |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导弹、宇宙飞船等能够自动控制,达到预定目的。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
15. 难度:简单 | |
人们常说:三分戏剧、七分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产,并为现实服务。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③戏剧是对人们性格和品质的真实反映 ④戏剧是源于客观存在的艺术想象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是温家宝总理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所说的—句铿锵有力的话.这说明 A.正确意识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B.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C.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D. 认识的发展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
17. 难度:简单 | |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景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意境充分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 D.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2.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
18. 难度:简单 | |
2010年6月13日,著名漫画大师、美术活动家华君武因病在北京逝世。有人说:“他的漫画是他思想的形象化,是时代的一面哈哈镜。”从哲学常识的角度看,说明 A.意识有许多表现形式,意识可以根源于理念 B.意识是主观愿望在人脑中的反映 C.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19. 难度:简单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诗人的认识受到他自己的心理感情的影响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
20. 难度:简单 | |
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事物不可捉摸,难以认识
|
21. 难度:简单 | |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2. 难度:简单 | |
1609年,伽利略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月亮,表面不平坦的月亮呈现在伽利略眼前。今天探月卫星已经着陆月球表面,发现月球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人类正在为未来有效利用月球资源进行着不懈的科学探索。这说明实践是 ①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②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③知识的唯一来源 ④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23. 难度:简单 | |
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优,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在李渔看来,书本上的观点 ①其真理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也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③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④是人们凭空杜撰的 A. 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 ①③
|
24. 难度:简单 | |
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B.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盾 C.真理有时不是客观的 D.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水平认识就不同
|
25. 难度:简单 | |
人们过去普遍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或者体格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每一次认识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6. 难度:简单 | |
爱迪生试制白纸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从爱迪生的回答可以看出 ①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 ②意识能动作用比物质决定作用更重要 ③认识的真理性要靠实践来证明 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7. 难度:简单 | |
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 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28. 难度:简单 | |
读图。从哲学角度看,在交通应急机制和灾害天气中,属于第一性的是 ,属于第二性的是 。
|
29. 难度:简单 |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说明 ;“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30. 难度:简单 | |
世界上先有石头,后有对石头的认识。从哲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世界上先有电脑的设计,后有电脑。从哲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
31. 难度:简单 | |
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看,“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 吃。”这是在强调 。 ;“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这是在强调 。
|
32.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请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
33. 难度:简单 | |
某县地处山区,县政府为增加全县财政收入和农民的收入,决定把发展烟叶生产作为一个突破口,决定在全县种植2万亩白肋烟,并把种植任务分到各乡镇。 甲乡地处二高山,适宜种烟,农民也愿意种烟,但县里为了照顾各乡镇,也只分配了平均的种植任务,这个乡镇的领导,根据农民的要求,适当增加了烟叶的种植面积,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乙乡地处低山的平地,土地中含水量很高,不适宜种植烟叶,但这个乡的领导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种烟任务,强行规定农民必须种烟,有的农民不愿种烟,在水改旱的地里悄悄种上了玉米,当乡干部检查发现后,硬将玉米苗拔掉,命令农民重新种上烟苗,由于种烟时令已过,加之土地含水太多,烟苗长不高,产量很低。造成农民既无粮吃,又无经济收入的局面,农民怨声载道。 从哲学唯物论的角度反思这两乡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
34. 难度:简单 | |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见证了人类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定思痛,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地区列为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公里。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则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