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假定某国在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10万亿,由于该国经济的复苏、生产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________,通货膨胀率为_________。原来标价20元的某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20% 20% 24 B.20% 25% 25 C.25% 25% 25 D.25% 20% 24
|
2. 难度:中等 | |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这表明 ①国家通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国家通过调整分配政策以影响财政收入 ③国家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④国家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3. 难度:中等 | |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含义。下列做法中能体现包容性增长的是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较快发展 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继续加大税收征收力度,为经济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④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辉煌成就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11.2%,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5.7%,进口年均增长16.1%,高于预定目标。这说明我国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 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2011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前往国家信访局接见上访群众,这是共和国总理首次与来京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他强调,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做 ①意味着政府要把人民利益与谋求自身利益相统一 ②有利于打造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 ④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扩大了人民直接行使当家做主权利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2011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最热门的关键词非“幸福”莫属。中国在取得经济成长、国家富强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已经看到了或者说有能力谈论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协调发展、国民幸福。由“国富论”转向“幸福论”,由“GDP崇拜”转向“幸福追求”,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世界的潮流。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各级政府应该 ①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和保障公民各种权益 ②真正以追求公众利益、谋求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 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搞基建投资 ④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
7. 难度:中等 | |
2010年是新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周年。60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向其他经济发展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中国坚持不干涉受援国内政,不谋求任何政治特权,充分尊重受援国主权和意愿,赢得了受援国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友谊。上述做法 ①是我国承担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义务的体现 ②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③有利于联合受援国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准则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
8. 难度:中等 | |
2011年2月18日,在第二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中国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了解,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推进优秀文化成果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崭新的现实境遇中彰显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文化的实力和魅力。这说明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创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9. 难度:中等 | |
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充分体现了 ①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③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来变革社会 ④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10. 难度:中等 | |
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总结和发扬成功经验,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内涵、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力。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人们认识的变化必然带来实践的变化 ②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③在不断推翻已有认识中发展和完善真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1. 难度:中等 | |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2010年是承前启后、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列关于“2010中国”的评价中最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是 ①粮食总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但也存在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 ②雄辩的事实再次证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中国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谋求更加可持续、更加平衡的增长 ④党员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腐败分子或严重违纪的党员只是极少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2. 难度:中等 | |
2011年1月30日,被誉为全球经济“风向标”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第41届年会在瑞士落幕。与过去几年相比,今年与会者对于全球经济形势普遍感到乐观。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复苏,却仍面临着冷热双重考验,复苏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这从哲学上说明 ①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应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3. 难度:中等 |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世纪初,我国政府决定在68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5亿多人口的广袤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建设一个新西部的宏伟篇章。10年间,西部大开发取得了良好开局,西部地区快速崛起,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发展最快的10年。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材料二 胡锦涛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其中,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首10年,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在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时,改革现行资源价格形成制度,提高资源补偿费、税标准,健全资源和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东部和西部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确保西部按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1)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1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政治优势及意义。(12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结合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把西部开发推向前进。(14分)
|
14. 难度:中等 |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现象,而目前,我国有农民工2.42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打工主体。他们不仅在超时加班、报酬低微且易被拖欠、劳动环境差等问题上维权意识比较强,而且学历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打拼,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 材料二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目前我国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谈谈你的认识。(14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就如何化解“两难”问题,实现和谐共“舞”提一些建议。(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