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逢年过节,人们聚在一起不仅仅品味美食佳肴,更多的人开始聚在一起品茶,研究和交流茶道,就连很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品茶。回答问题。 1.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_________的特点。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世界性 2.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美,也让我们感受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
2. 难度:简单 |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3. 难度:简单 |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
4. 难度:简单 | |
蒙古包,这种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随着蒙古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蒙古包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C.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D.文化继承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的继承
|
5.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在这里,毛泽东批评这批人,实际上是告诫我们要克服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大民族主义 D.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
6. 难度:简单 | |
许挺说,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这说明 A.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B.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 C.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 D.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
7. 难度:简单 |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
8. 难度:简单 | |
2011年央视春晚上,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袁慧琴等京剧艺术家与各剧种小演员合演的《薪火相传梨园美》金声玉振,令广大戏迷听得如痴如醉。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堪称国之精粹、艺之瑰宝,是盛开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绚丽之花。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华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持艺术的长久不衰,关键在于能 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特色 B.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C.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 D.深入群众,贴近生活
|
9. 难度:简单 | |
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
10. 难度:简单 | |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成为了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名言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D.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11. 难度:简单 | |
现实生活中一些学者不安心于学术研究,反而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秀”来博得喝彩,赚个盆满钵满。一些书商也乐于包装和推销这样的作者和书籍以赚取不菲的利润。“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背离 B.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相脱节 C.文化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D.现阶段文化建设还没有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
|
1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④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13. 难度:简单 | |
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捧红了“宁可在宝马车里哭”的马诺、快乐男声炒红了“伪娘”刘著……言行越出位越红。媒体对“另类人物”的推崇,让自己赚足了眼球。此类文化现象 ①反映了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 ②体现出文化市场具有盲目性 ③是满足人们多层次文化需要的大众文化 ④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历史与现实总有一些相似之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获得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了。下一阶段我们应该 ①保护传统习俗,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发展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突出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 难度:简单 | |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与“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两种观点分别属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17. 难度:简单 | |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 B.③ C.①④ D.②③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②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③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9. 难度:简单 |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尽快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 A.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20. 难度:简单 | |
2010年11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普查能掌握准确的人口信息,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奠定基础。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1. 难度:简单 | |
新《红楼梦》的上演,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就连《人民日报》也罕见地对其进行了批评,称“新《红楼梦》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诌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艺术再创作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全忠于原著 ②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③艺术的再现过程也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④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22. 难度:简单 | |
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3. 难度:简单 | |
2011年3月11日,一场特大地震冲击了日本并在太平洋引发海啸,几十年前,地震研究技术和力量获得了长足进步,很多研究人员自信地认为,他们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日期,从而为人员疏散和实施其他救护措施提供时间,然而事实证明,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方法是可靠的。这说明 ①实践证明人们不可能正确预测地震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24. 难度:简单 | |
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
25. 难度:简单 |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D.恰当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问的联系才能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
|
26. 难度:简单 | |
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
27. 难度:简单 | |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
28. 难度:简单 | |
“有的同志问我,你没有看到党内有那么多消极腐败现象吗? 我说,我看到了,但那只是少数、个别现象,不能因此就动摇了对党的信念。”由此可见,郭明义正确把握了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
29. 难度:简单 | |
漫画《无题》(作者薛宏)蕴含的哲理是 ①量的积累是质的变化的前提 ②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 ③部分总是整体中的部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0. 难度:简单 |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要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这是因为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④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31. 难度:简单 | |
时下流行语“我爸是李刚”的背景——官二代校园醉驾撞飞两女生,事后一句“我爸是李刚”震惊网络。然而,在舆论的强烈关注下,目击现场的学生却陷入了“集体沉默”。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必须,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公正和良知的“沉没”。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是因人而异 ②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 ③危急中很难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2. 难度:简单 | |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也带了“堵车”的烦恼。以北京为例,截至2010年9月6日,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0.3万辆。9月17日,北京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达到140条,打破历史纪录,京城媒体称之为“惊天大堵车”。北京成了“首堵”。 某校高二(1)班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除车多路少外,抢道、掉头、开“霸王车”、开“斗气车”、酒后驾车、随意停放等“车德”缺失现象也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因此,同学们认为治理交通拥堵需要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 同学们通过调查还发现,为了配合北京市治堵,2010年11月26日,北京共青团市委及青少年社团共同发出《3510·低碳出行——北京青年3510行动倡议书》,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车、十公里公交、远距离绿色驾驶”的倡议,率先喊响“3510,低碳出行”口号。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治理交通拥堵为什么要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9分) (2)请你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说明北京青年提出“3510·低碳出行”方案的哲学依据。(15分)
|
33. 难度:简单 | |
(28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了“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江苏的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玉雕……长期以来,江苏工艺美术给人们留下了基础好、门类全、精品多的印象。然而,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结果令人既欣慰又尴尬:虽然江苏省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保护得力,但工艺美术品种和产值数却被挤出全国前三名的位置,落后于广东、山东、浙江等兄弟省份。 目前,江苏总体情况是,传统保护做得好,产业振兴远不够。江苏的100多个品种以传统为主,而其他地区则随着市场的发展,拓展了许多新兴品种。如浙江台州将传统灯彩做成新的节日礼品,市场行情很好,产值达80多亿,而江苏虽有秦淮灯彩,但因老面孔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传统工艺需要保护,但保护不等于禁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16分) (2)面对江苏传统工艺美术的尴尬,有人认为:“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比保护更重要。”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说法。(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