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澳大利亚海滩,人们发现了一种剧毒海蛇。经过研究,专家们确认这种蛇毒的性质属于神经毒,一滴毒液足以将三个人置于死地。但专家们尚未查清该毒液的化学成分,因此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据此完成1—3题。

1.遇到毒蛇,动物只能逃避,而人却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蛇毒性质,并通过分析蛇毒的化学成分寻求解毒方法。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其他动物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2.目前人们还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B.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

D.人们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

3.专家们尚未查清该毒液的化学成分,因此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不同阶段

C.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D.只要占有大量感性材料,就能获得理性认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为了说明世界的本原问题,先认识自然界,再认识人类社会,这是运用

A.综合的方法,因为它把分解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

B.分析的方法,因为它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研究

C.分析的方法,因为它综合分析了不同要素

D.综合的方法,因为它把事物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据此完成5—6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2.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上述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该

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本质          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

C.减少盲目消费,坚持勤俭节约                D.多深入生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则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两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53年,美国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想象25年以后的生活。他把这些作文密封存放。1978年,他再阅读这些作文时不禁大惊失色。这些作文中的预言许多都成为现实。这些学生之所以能够成功预测,是因为他们

A.运用了合理想象

B.具有未卜先知的预见功能

C.运用了科学的推理方法

D.对客观世界有正确的认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新的时代不断涌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①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②离不开合理的、科学的想象 

③面对实际,敢于解决新问题 

④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就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超越,否定传统  ②要善于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  ③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抓住一时的灵感  ④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说明和解决新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

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近几年,我国水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出现水域荒漠化趋势。专家指出:水域荒漠化,罪魁是污染;人们过度捕捞和超敏度繁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对现象发生的原因的认识是

A.科学理论                           B.感性认识

C.理性认识                           D.终极真理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人类基因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宣布,他们成功破译了老鼠的基因组密码。有意思的是,老鼠这种“低等动物”,竟有99%的基因与自诩“高等动物”的人相同,二者甚至都有“长尾巴的基因”。据此完成14~15题。

1.上述关于基因研究的成果说明

A.人类最终是能够完全认识整个世界的

B.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C.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D.认识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2.通过对老鼠基因的研究,发现“低等动物”的老鼠和“高等动物”的人有很多基因是相同的。这说明

A.人们占有了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

B.现象和本质不是直接合而为一的,而是相互区别和对立的

C.本质和现象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统一的

D.本质和现象既对立又统一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袁伟民分析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时说:“我们的很多项目上不去,不是因为实践不够,而是对经验总结不深刻,对对象分析不到位,大量的感性认识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对项目规律的认识总是若明若暗、似是而非,始终无法触及问题的实质,实现不了最后的跨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

1.材料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组成部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④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理性认识对实践有重大作用,而感性认识是无用的

B.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

C.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D.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理性认识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古今中外凡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都是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典范。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其思考功夫就非常突出,牛顿把万物之间联系的共性加以提炼,最终把它确定为一种内在的东西,即引力联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这一思考是指

A.去粗取精            B.去伪存真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一位科学家说过:“难道我们皓首穷经,对世间万物盘根究底,不是为了有一天能读懂生命的本质吗?”这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C.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割的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十六大精神越是深入人心,就越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据此完成问题。

1.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是因为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B.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

C.感性认识反映的现象是零碎的、表面的,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抽象和概括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的两个阶段

2.“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认识分别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是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昼夜循环 ③某某同学长得很帅 ④某某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⑤王明的教条主义  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③⑤是感性认识,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B.①③是感性认识,②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C.①②③是感性认识,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D.③⑤是感性认识,①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国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我们的药品9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主要启示我们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要有创新精神,坚持自主创新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首都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但在国庆前夕,北京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为了保证国庆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使用科技手段,成功地进行了“人工驱雨”作业,为国庆盛典提供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试分析“人工驱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材料:“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隐藏在现象之中”。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为什么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材料一: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1)新的发展观的提出和发展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重大的理论创新。从认识论角度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