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云南昆明滇池中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文科)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1年11月20日,我们迎来了第十个“世界哲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哲学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各国与其他民族分享他们的哲学传统,促进哲学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人们学习哲学是因为它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D.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咸海是中亚地区的咸水湖,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注入湖泊的河流沿岸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致使流入咸海的水量不断减少,目前咸海已萎缩成“大咸海”和“小咸海”两部分。由于面积大幅缩小,咸海沿岸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说明                                                                        

A.人类活动决定着自然界的发展方向

B.人类活动阻碍着客观事物的发展

C.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人类发展

D.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下列说法与这首诗的寓意一致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准备金率与近期一系列调控政策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长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新的物种。这说明

A.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人们可以通过掌握科学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天,老张收到外地儿子寄来的家书,不禁失声痛哭,家书上写着:“儿子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正巧来张家串门的李大爷接过家书一看,哈哈大笑。在这一哭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不同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影响    

④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的成语或谚语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32年,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粒子——正电子。此后,越来越多的反物质逐渐映入科学家的眼帘。1955年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最简单的反物质原子——反氢原子。2011年观察到了反夸克的粒子——反超氚。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③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

①辩证否定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对立统一的观点      ④联系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几十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发个信息”、“发个邮件”、“我们QQ聊”已越来越成为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通信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的   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A.联系观点

B.实践观点

C.发展观点

D.创新观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打击了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欧元一路走低。欧盟达成了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中国也购入了数亿欧元的西班牙债券,各方施以援手,欧元逐渐趋稳。多国一起援手救欧元,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苹果公司为保持领先,通常会选择重新发明一款竞争对手已经放弃的产品。如最畅销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之一iPad,只是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微软Tablet PC的一种“延续”。这种做法启发我们

A.任何时候都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D.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对我们想问题和办事情的启示是:

①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以科学理论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公孙龙的说法

A.没有看到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的关系

C.没有看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

D.没有看到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梦想是什么?在袁隆平眼中,梦想是让杂交水稻造福人类;在李连杰眼中,梦想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在残疾人刘伟眼中,梦想是没有手臂用脚也要弹出令人陶醉的美妙琴声。这些梦想共同体现着

A.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对社会和他人的精神贡献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才能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二、探究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某校高二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江苏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江苏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6分)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核电运行虽然也发生过泄露事件,但总体上是安全的。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引发全球对核安全的反思。我国政府表示,将全面检查核设施,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但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不会改变。

结合材料,请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在发展核电问题上的立场。(6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在纽约隆重举行。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疟疾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疾病,传播广泛,致死率高。世卫组织2010年12月发布的全球疟疾年度报告显示,就在2009年,全球还有78.1万人死于疟疾。  

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屠呦呦课题组搜集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197年经过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目光锁定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198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2004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1)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过程。(8分)

(2)结合材料,说明青蒿素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特点的。(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