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江苏省高二12月练习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助;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之所以要加强“车德”建设,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行动                      D.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多种所有制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事实表明

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

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s-5#u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今天,“公民意识”教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哲学依据是

A.公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具有先进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将清明节作为法定节日,有利于“忠孝”等传统思想的传承。“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臣子对君王、子女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不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履行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瘾日益严重。近来,网络成瘾被列入“精神行为障碍”,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网瘾的学生认为,网络中有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乐趣,“难道爱上网就是有精神病?”而家长则说这“太好了”。有关专家指出,从行为学上界定网瘾很有必要,但应把“精神行为障碍”同“精神病”区分开来。这说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利益立足点和知识构成等因素的影响 

②认识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③矛盾的特殊性包含在普遍性之中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难有定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哲学上看,发展农业生产力就必须

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B.把农业发展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念和现有规律的束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

①制约和影响了其他社会矛盾  ②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亿万农民完成六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农民工进城、专业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说明

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该图漫画《坚持原则》表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B.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C.人们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

D.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几年前,瑞士生物学家伯特利库斯登上了《时代》的封面,他发明的转基因稻米被认为是拯救世界上几百万贫困人口的希望。但是8年过去了,欧洲市场上并没有出现转基因稻米,因为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持怀疑态度,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转基因稻米对自己的健康是否有影响。这表明

①转基因稻米有利有弊 

②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并不具有确定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大学2010届毕业生,求职时他热衷于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等大城市,根本不愿去有很大需求但工作条件较差的小城镇或乡村。其结果是理想只能是幻想,很难实现就业。这位大学生难以实现就业,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没有从社会和个人的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②没有实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没有很好地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下列说法与鲁迅先生观点一致的有

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C.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D.大人物心理之动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国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这一观点

①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②简单地把文化看作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③否定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④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小悦悦惨案发生之后,英国电讯报便发文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但却留下道德真空。 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边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材料说明

①经济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同的领域 

②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紧迫性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1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其原因在于

A.文化影响个人成长历程         B.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历史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最能够获得最丰富多彩技艺的动物”;后来有人认为,“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就是动物加文化”;再后来又有人提出“人不是附加在动物基础上,人一开始就是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完整的”“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 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②文化和人没有任何区别

③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以百姓心为心”等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渗透到人们的思维和人生哲学。这体现了

A.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端午节已经不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现在,随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渗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赛龙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欢迎,还有一些国家尽管不过端午节,也吃粽子情有独钟。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的特点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包容性的特点                    D.深远持久的特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A.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B.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世界文化的同质化

C.我们要在对外开放中警惕文化入侵,加强文化安全  

D.美国文化产品贸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菜根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从文化角度来讲,君子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十分肤浅的    B.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C.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D.文化是实践的产物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唐山大地震》上映不足半个月,票房已经超过3亿。优秀的文化产品,就是这个时代的阳光,永远温暖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优秀作品的这种作用来自于

A.作品本身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B.人的心灵震撼和感知

C.作者的凭空想象                     D.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专家指出,南京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南京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南京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

    A.必须提高国家的安全实力            B.必须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C.必须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D.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12分)正当一些人借口市场经济不相信“无私奉献”时,鞍钢集团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却用自己朴实而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需要任何理由”。15年来,郭明义克服各种困难,每天坚持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20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赋于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

(1)材料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4分)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8分)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12分)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苏省扬州中学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落下帷幕,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音乐节、英语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8分)

(2)作为中学生,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4分)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12分)材料一:据悉,2010年全球热播的美国大片《阿凡达》一个月的票房收入是21亿美金,这相当于中国宝钢集团2009年全年的利润总额,相当于中国出口58.2亿件衬衫的利润。2009年,英国、韩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而我国只有2.5%.

材料二:1992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10分)

 

三、探究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丽,然而每个人又都不愿意失去自己遮风避雨的小窝。针对近年来城市拆迁中出现的暴力拆迁、强制拆迁等现象,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上网等途径,搜集到下列资料,准备召开一次讨论会。如果请你参加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讨论会,请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聚焦】

拆迁本来是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做的一项“利民工程”。然而,某些人为追逐私利,致使群众权益遭受粗暴野蛮地侵犯,拆迁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变成了一项“扰民工程”。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1)请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拆迁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由“利民工程”变为“扰民工程”?(6分)

【民生关注】

从总体上看,城市拆迁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但多数拆迁户却对拆迁工作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拆迁居民被安置到城郊,导致生存成本大增,而这些问题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面对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作出了调整。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直辖市修改了拆迁的相关法规。规范管理、重新评估、群众监督……百姓的权益被放到了首位。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有关拆迁法规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依据。(9分)

【文化打造】

同学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某市在拆迁安置的条例中还明确规定:在安置居民的地方必须形成小区规模,同时加强文化环境的打造,要求小区内必须设置居民公共健身设施、文化警示语,还要建设文化图书馆,让居民离开家门不到500米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丰富居民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