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必修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说明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2010月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梦想到现实,从地球到月球,是航天工作者不懈奋斗的结果。这说明

A.人的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D.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体现

2.上述材料说明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人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航天事业。50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在工业和科技很薄弱的基础上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战略战术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载人航天等主要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跨越。这体现了

①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风险挑战自然而然很快就过去了

B.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风险挑战让我们失去了重要战略机遇

C.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要在意风险挑战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风险挑战只是形势发展中的支流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地下沉睡了数亿年之后,中国西部的天然气终于“远离家乡”向东穿行,并“长途跋涉”600公里,奔向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专家们形象地指出,中国天然气的源头在西部,而市场在东部。这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正是西气东输工程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从哲学上看,这一重大能源调配决定体现了

A.整体和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D.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

2.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建设者很重视保护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

A.承认联系的客观性

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

C.承认发展的普遍性

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新华网2010年5月16日电,李长春同志近日在广东调研时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

①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③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④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0年的春节晚会让观众耳目一新。近几年,每年的春晚都会对观众的收视率、满意率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辩证法依据是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曾作出这样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这就是说要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实际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3名“90后”大学生因救人而溺亡的事件传遍全国,引发社会关于“价值”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值,也有人认为不值。这表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没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正确认识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广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万物并存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这主要体现了

①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是中华文化生态观的重要理念 

③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6分)材料一: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材料二:中国环保行动

2007年6月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指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2007年10月

针对中国环境的现实状况,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十七大报告,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

2008年10月

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时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2009年11月

中国政府宣布201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o~45%的目标

2009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0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 880万亩

2010年11月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指出尽管目前谈判进展缓慢,中国依然坚持原先承诺。“十二五”期间,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森林面积等,都将成为约束性指标。

(1)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谈对推进低碳生活的建议。(14分)

(2)试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材料二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4分)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每一处需要他们的地方,感动世界,带来温暖。令人欣喜的是,曾被担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的80后、90后青年人,成为志愿者大军中的主力。正是我们的80后、90后青年人组建了一支热情、规范、高效的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队伍,有效地保障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材料二、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世博会的主办国家和城市总是通过世博会展示自己的人文和科技,如1900年巴黎世博会出现的电影《思想者》、《吻》、《沉思》,还有《蓝色多瑙河》,埃菲尔铁塔等都根植于世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充分地体现“科技世博”、“生态世博”、“文化世博”等先进理念。上海民间文化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七宝的皮影戏、崇明的扁担戏、南江的锣鼓书等等,为城市文化生活的基层化、多样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有特色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景观。

(1)请结合材料一中志愿者的事迹谈谈青年人应如何理解人生价值?(12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1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