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 C.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就是世界观 D.世界观就是哲学
|
2. 难度:中等 | |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是(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
3. 难度:简单 |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
4. 难度:困难 | |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
5. 难度:中等 | |
对于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6. 难度:中等 | |
任何哲学都是 ( )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
8. 难度:中等 | |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
9.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基础是客观的 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0. 难度:简单 | |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
11. 难度:中等 | |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
12. 难度:中等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
13. 难度:中等 | |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回答13——15题。 1.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以上内容( ) A.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 B.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C.属于真理的范畴 D.是正确的世界观 2.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进的路线,但人们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 C.客观实际的发展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 3.由于强热带风暴极大影响了灾区的生产生活,台风登陆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这反映出 ( ) A.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14. 难度:中等 | |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 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骛远”是指(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
15. 难度:中等 | |
上述“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
16. 难度:中等 | |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
17. 难度:中等 |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的哲理是( ) ①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 ②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还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③梦的素材是人脑自生的 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18. 难度:困难 | |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
19. 难度:中等 | |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最近发布,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措施,有步骤稳定市场物价,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体现了(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
20. 难度:中等 | |
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的特点是( )。 A.客观性 B.主观能动性 C.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
21. 难度:中等 | |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从哲学上讲,荆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 C.不懂得实际情况是变化发展的 D.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
22. 难度:中等 | |
当今世界石油资源日益紧缺,寻找其他可再生资源代替石油已是大势所趋。南京工业大学两位在读的博士生李恒和孙鹏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在秸秆、薯干、甘蔗等价格低廉的植物中找到了石油的替代品。这说明( ) ①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条件性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
24.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概念不断涌现,低碳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同时,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树立低碳理念的正确性。(12分)
|
25. 难度:中等 | |
20l0年7月12日,如火如荼的南非世界杯落下了帷幕。 西班牙队创造了历史,他们第一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就捧起了大力神杯。西班牙的华丽足球让人们印象深刻,有媒体报道了西班牙夺冠的主要秘诀: 秘诀一:“强大的头脑和激情”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球风也同样地“西班牙”、激情不仅使他们赢得了观众,也赢得比赛。 秘诀二:“重视训练的科学性”。西班牙队每天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让队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从西班牙队获胜秘诀中,你获得哪些有关唯物论的哲学感悟?(12分)
|
26. 难度:中等 | |
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我国家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7分)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9分)
|
27. 难度:中等 | |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