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哲学的智慧( ) 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 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
2. 难度:中等 | |
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
3. 难度:中等 | |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 ) A.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4. 难度:中等 | |
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样安排的哲学道理有(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④不善于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无法在科学上取得成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体现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一切皆流,无物长住
|
6. 难度:中等 |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源和关键。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①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④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
8. 难度:中等 | |
据广州五羊天象馆预告:2011年全球共将发生6次日、月食,数量之多为本世纪以来之冠。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正确认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③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物质具有可知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观点与“水是万物的始基”相同的是( )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
11. 难度:中等 | |
西周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破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对这种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①没有科学依据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具有形而上学性 ④是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
13. 难度:中等 | |
该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启示我们( )
A.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
14. 难度:中等 |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15. 难度:中等 | |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
17. 难度:中等 | |
两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 A.有的事物是运动的,有的事物是静止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静止是相对存在的
|
18. 难度:中等 | |
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常受旱严重,为了缓解北方旱情,借助于冷湿气流,我国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增雨。人工增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条件,形成降雨。这说明(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条件为人类造福
|
19. 难度:中等 | |
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
20. 难度:中等 | |
一位患者总是疑心自己吞食了一条虫子。医生用药使其呕吐,并将一虫放入呕吐物中,告知病人虫子已经吐出,那人的病随之痊愈。这表明(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
21. 难度:中等 |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一个略带幽默、外形象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取名“海宝”意为“四海之宝”。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过程,意味着( ) A.人的意识活动不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 B.人的意识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D.设计者的感受完全是主观形成
|
22. 难度:中等 | |
读漫画“事出有因”,回答与下图漫画反映相近哲理的短语是( )
A.瞒天过海 B.按图索骥 C.画饼充饥 D.杞人忧天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
24. 难度:中等 | |
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26. 难度:中等 | |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一切从实际出发
|
27. 难度:中等 | |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28. 难度:中等 | |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29. 难度:中等 | |
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0. 难度:中等 | |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
31. 难度:中等 | |
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万里长城在中国,故宫在北京。所以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
32. 难度:中等 | |
2010年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举行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从自身实践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这是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实现和平发展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行动体现的哲学道理。
|
33. 难度:中等 | |
2010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广泛深入调研的同时,通过专设邮箱、教育部门户网站设专区、组织网民座谈会、广泛发动媒体参与等多种形式,采取开放式办法,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反复论证,数十次易稿,形成了纲要初稿。为了进一步听取意见,温家宝总理决定邀请各方面代表到中南海座谈。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回答: 《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蕴涵了哪些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