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江苏宿迁洪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②晨练、下棋、爱国歌曲大家唱、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③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

④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所特有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黄梅戏最初诞生在宿松、怀宁的皖江一带(现在的安庆地区),只是一些农民、手工业艺人如竹木匠、织工、裁缝等,用山歌、茶歌等结合旱船、龙舟民间歌舞形式,在庙会上或过年过节时演出、演唱,到后来演变成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曲种。黄梅戏的产生及发展表明    (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人们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培养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C.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A.世界观、人生观、幸福观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科学文化修养

D.受教育水平和程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1年8月9日新华网报道,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联合主办以“诵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为主题的“中华诵·2011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旨在通过夏令营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熟悉中华经典,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这体现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对人生道路起决定作用

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 

D.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1年6月14日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在江苏无锡揭晓,活动共评出10位年度杰出人物、16位年度贡献奖、7位特别贡献奖和10个杰出团队。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文化遗产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1年7月27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伦敦举行。下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二者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正在走向趋同

④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人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有(    )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④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徽州位于钟灵毓秀的皖南山区,其特殊的区位使之成为多元文化的最佳接纳地,历史上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使中原文化与南方山越文化得以融合并获得思辨性的发展,也使得徽文化兼具南北之长并最终形成浪漫、优游、柔静、华美的精神特质。这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中得以融合与创新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曲阜“三孔”圣地。这说明(   )

A.台胞热爱祖国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C.台湾用儒家思想治理社会,台胞深受其影响 

D.曲阜“三孔”圣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对传统习俗应这样理解(   )

①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习俗是应该抛弃的糟粕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儒家思想“和”的精髓在今天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时期要发挥儒家文化的作用,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儒家传统思想。正确的态度是(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正确处理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④以外来优秀文化改造本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B.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吸收

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应批判地继承

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会钳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保守因素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11年11月1日至3日,第二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在铜陵市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隆重举办。本届民俗文化节以“拥抱民俗   快乐民众”为主题,以“尊重传统、亲近自然、弘扬文明、构建和谐”为理念,旨在荟萃中华民俗精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这表明(    )

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部分,值得人类继承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发扬民俗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④民俗文化是我国的优秀文化,必须发扬广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制度

③科学技术

④思想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把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    )

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

B.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教育相结合

C.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小学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加以继承和传播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有利于实现文化走向统一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翻传统、从头再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1年10月22日,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开幕,中国农民歌会是为全国农民专门打造的农民文化盛会。在四届农民歌会中,农民一直是舞台的主角,歌会“农味”十足,精彩纷呈,唱响了勤劳致富之歌、幸福希望之歌、时代艺术之歌,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B.农民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

D.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

①文字            ②史学典籍          ③邮票           ④瓷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有首感人的诗歌写到:“……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中华民族无边的大爱”。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  )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D.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通知》。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依据在于(  )

A.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我们从小就跟文字打交道,关于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B.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D.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某中学以“纪念学校建校60周年”为主题的艺术节日前隆重开幕。本届艺术节有“纪念建校60周年”校园歌曲大家唱、校徽设计大赛、插花艺术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还有摄影、书画大赛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全面展现了各班学生的艺术风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精神力量,凸显出该校校园文化生活的独特意味,展示了该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节活动的重要意义的看法。(12分)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2011年6月10日,意大利首都罗马音乐公园内人头攒动、灯火通明,来自中国安徽省的戏曲艺术家们为当地观众奉献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随着民乐合奏《黄梅雅韵》悠扬乐声的响起,人们期盼已久的“国粹徽风——中国·安徽金曲演唱会”闪亮登场,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以“展现魅力安徽、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安徽周活动是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安徽省今年在境外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活动,旨在通过在意大利举行经贸洽谈、旅游推介、文艺演出和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安徽和意大利的友好关系,促进双方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发展,提高安徽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动中意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1)推动文化交流的有何意义?(6分)

(2)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6分)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2分)

 

三、探究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2分)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