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四校)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2011年10月20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天津举行第七次会谈。

②2011年10月中旬,江西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

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⑥中美两国举行战略经济对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3.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

①思想 ②道德 ③教育 ④艺术 ⑤法规 ⑥制度 ⑦信念 ⑧“超级女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为营造中秋、国庆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武汉市政府扫黄打非办公室决定从2011年8月至10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

1.上述做法的依据是

a.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挑战    b.先进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一定的社会形态决定一定文化的形成

2.一般来说,社会文化环境

a. 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 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往往使人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d. 是以文化工作者为主体创造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今年黄金周期间,针对一些中国公民在旅游活动中存在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陋习,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10月2日联合颁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这样做旨在(   )

A.依法规范我国公民的旅游行为

B.营造健康、和谐的旅游环境

C.发挥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D.治理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春节期间,夫子庙地区成了六朝古都──南京最热闹的地方:美妙绝伦的秦淮灯彩、难得一见的秦淮民俗、异彩纷呈的金陵“绝活”、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让游客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这告诉我们  (  )

A.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

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传统文化是当今文化生活的主流

D.要发展各种大众文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

1.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

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世界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B.各民族之间性格的差异和风土人情

C.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

D.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历史传统

3.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

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1 年2月,是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三周年的日子,“京剧进课堂”在湖北、北京等地正悄然升温。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城市文化的多元与文化融合”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一提出就深受各国欢迎,这是因为                    (   )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创新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 )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

A.发挥“主心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_____特点。

①实用性   ②理论性   ③整体性  ④尖端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12分)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4分)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4分)

2.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21世纪,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平发展理念的提出与之相契合。基于此,我们对国际文化的形势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二是不同文化间对话多于对抗;三是对外文化工作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博大的胸怀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其精义重要内容,也在于此。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把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不断开创对外教育文化交流工作的新局面。

上述材料包含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