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甘肃省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  )

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字部分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  )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燃烧一代人激情与雄心的《黄河大合唱》,2010年9月19日再次在中国黄河流域九省区及其诞生地上海,由数万人同时唱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主要可以                      (  )

A.丰富精神世界

B.增强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满足人的一切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学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音和文字水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文化的(     )特征。

A.社会性

B.民族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七十年前,当从河南黄泛区逃难到西安的难民在千年古都铁道以北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地时,他们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将中原文化和独特的饮食习俗连同当地的文化风俗一同带到了我们这座古城。古老的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不期而遇,相互兼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道北文化。”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人口迁徒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是中俄双方继互办“国家年”之后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件大事。中俄双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实现双赢,应该

A.平等交流和睦相处认同外来文化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

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

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1年10月,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论坛”指出,“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对立。不要因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们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这一表述主要是强调

A.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繁荣世界文化

D.尊重、培育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湛江市第二中学利用庆祝建国六十二周年的大好机会,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校园科技艺术文化体育节,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

A.电视的普及   

B.电子和网络的发展

C.报纸、杂志的出现

D.印刷媒体的推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A.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众传媒已经取代旧传媒

C.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  )

①批判地继承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有许多,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传承方式是  (  )

A.教育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社会制度的更替

D.思想运动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6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4+4+2分)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列举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3+4分)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传统文化的含义、主要特点、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态度。(2+2+4+4+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材料一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文艺演出引进和派出的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图书版权,我国引进了12516项,输出仅81项;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竟达10倍之多。我国的文化逆差正在制约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材料二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它们的科技和经济优势,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大量渗透到发展中国家,潜移默化地模糊着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与特征。国外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因此,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4分)

(2)两则材料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有何启示?(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