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已达到影响或改变其它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以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改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递建筑文化的根本动力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选项能体现右图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型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受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就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做好这八个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此外,中国百家均有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则材料说明( )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C.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 D.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
|
8. 难度:中等 |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挬。(《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9. 难度:中等 | |
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B.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C.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D.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
10. 难度:中等 | |
《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
11. 难度:中等 | |
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提高人民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12. 难度:中等 | |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
13. 难度:中等 | |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4. 难度:中等 | |
据报道,在电影下乡的活动中,海南省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 农村电影院线,至今为止,已在全省2500个行政村放映了数万场电影,观影农民近千万人次。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 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②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5. 难度:中等 | |
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
16. 难度:中等 | |
某些旅行社以“超低价、零团费”、减少旅游点、增加购物点等方式进行服务欺诈。这表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 ④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7. 难度:中等 | |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8.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②要命令自然,要必须服从自然 ③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④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0. 难度:中等 | |
“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
21. 难度:中等 | |
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泉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
22. 难度:中等 | |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23. 难度:中等 | |
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
24. 难度:中等 | |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
25. 难度:中等 | |
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
26. 难度:中等 |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27. 难度:中等 | |
某地利用当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8. 难度:中等 | |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面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寻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③人类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并利用规律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29. 难度:简单 | |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维)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
30. 难度:中等 | |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现,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显著上升。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变害为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变化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推动事物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1. 难度:中等 | |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议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回答题: 1.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由此可见,在科学认识活动中 ①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②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③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④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他们 ①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②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 ③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④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2. 难度:简单 | |
庄子在《吕氏春秋?必己》中说:“成则毁,大则衰,廉则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下列选项与题中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④人勇若怯,人智若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
33. 难度:中等 | |
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人类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34. 难度:简单 | |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5. 难度:中等 |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于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36. 难度:中等 | |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 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7. 难度:中等 | |
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38. 难度:中等 | |
到“十二五”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
39. 难度:中等 | |
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作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0. 难度:中等 | |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1. 难度:中等 | |
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必然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
42. 难度:中等 | |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生活方式。在学校开展“低碳生活:我们在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可以选择的做法有 ①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重视量的积累 ②变废为宝,注意生活废物的再利用,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③保护自然,拒绝穿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 ④多消耗可再生资源,少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3. 难度:中等 | |
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4. 难度:中等 | |
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民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
45. 难度:中等 | |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诸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
46. 难度:中等 | |
每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人们通过“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7. 难度:简单 | |
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 体现了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
48. 难度:中等 | |
孔子对不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9. 难度:简单 | |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竞争性
|
50. 难度:中等 | |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辨析 “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12分)
|
51. 难度:困难 | |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 “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说明微博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8分) (2)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8分) (3)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微博的力量。(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