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哲学被认为是一门智慧之学。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回答世界本原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2. 难度:简单 | |
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关系 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3. 难度:中等 | |
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两个对子”,它们是( )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的这一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
5. 难度:简单 | |
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事物是静止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6. 难度:中等 | |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
7.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8. 难度:中等 | |
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9. 难度:中等 |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导弹、宇宙飞船等能够自动控制,达到预定目的。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 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
10. 难度:中等 |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全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
11. 难度:中等 | |
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
12. 难度:中等 | |
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 ) 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13. 难度:中等 | |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为统一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 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④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4. 难度:中等 | |
钟表由各种零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能叫做钟表。因为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这说明( ) A.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D.整体的功能和部分功能是相等的
|
15. 难度:中等 | |
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是说: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容易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进一步的暗示。在这种氛围中,犯罪就更容易滋生、蔓延。这一理论启示我们(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价值判断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C.要树立全局观念 D.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
16. 难度:中等 | |
“破窗理论”又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玻璃门窗遭到破坏虽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由此却使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新的建设链条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这表明( ) ①要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立场上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7. 难度:中等 | |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辩证否定是对事物自身的否定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18.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
19. 难度:中等 | |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曾作出这样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从唯物辨证法角度,这就是说要( )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20. 难度:中等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
21. 难度:中等 | |
2012年3月5日,备受关注的“两会”在北京开幕。伴随着“两会”的召开,“民生”一词又升温为媒体报端、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关键词。这体现了(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
22. 难度:中等 | |
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都以他们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敬佩。这说明( ) A.人生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C.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感动中国”杰出人物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起决定作用
|
23. 难度:中等 | |
砍伐一片森林,制作家具等物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进入消费过程,这个地区的GDP会出现增长。但从生态平衡和经济福利的角度看,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这一事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 ) 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②树立曲折中前进的发展观 ③全面认识人类活动的影响 ④集中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旦形成就不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一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是错误的,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变化是无条件的 C.是正确的,因为观念的东西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D.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
25. 难度:中等 | |
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 A.实践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1)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10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有关原理的?(15分)
|
27. 难度:中等 | |
当前,中学生带手机入校园,使用手机现象较为常见,这也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可否使用手机成为一时讨论的焦点。这一现象也引发了某班同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成立探究小组就“中学生手机的使用”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探究小组搜集了同学对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不同观点:使用手机可以方便和家长、同学的联系,中学生也有消费的自由;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发短信、玩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中学生不应该使用手机;手机时常会收到一些不良短信、诈骗短信,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结合上述观点,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矛盾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认识。
|
28. 难度:中等 | |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确定,整个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具体目标是“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为促进灾后重建,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就业政策和税收政策。2011年5月,重建目标基本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