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过去在陕北地区,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

种——“信天游”。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    

D.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            

D.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予图书诗画之间,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B.文化活动影响人生

C.山林泉石、图书诗画是文化产品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体现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影响人

④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奖评委马悦然指出,“中国文学一直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莫言可能是著作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一个中国作者,因此莫言的那些著作能够帮助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向世界文学”。同时,他特别强调“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表明

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文化是属于每个民族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体现了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国人的生活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热情赞扬鲁迅,称他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表明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向我们展示了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民族生活中约定俗成和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与习惯

④中华民族文化的韵味和社会生活的民族特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近年来,由于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奥高雅的文化得以走向平民,走向大众。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用“说书体”评说历史,更是“如日中天”,颇受欢迎。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大众传媒有超越时空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③网络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与网络相比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在减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丽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拙、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

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于2014年11月2日在京正式向社会发布。北京精神“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弘扬“北京精神”,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可见,北京精神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B.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C.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D.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发展同步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漫画《姚明与“老夫子”》将两大角色跨越时空走到了一起,也给双方的爱好者提供了一次了解对方的难得机会。漫画构思凸显了

满分5 manfen5.com

①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②继承与发展的寓意

③民族与世界的结合              ③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为迎接农历壬辰龙年,我国发行了《壬辰龙年》特种邮票。据我国考古发现,龙源于辽河流域,至今已有8000年。这表明在我国

A.龙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B.龙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

C.龙文化博大精深,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邮票成为龙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截至2012年5月24日,我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遣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

①为了推动我国各地经济的发展   

②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③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客观要求   

④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不同地区的民歌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各自地区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不同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如今,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各项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目前,国学教育越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进行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薛城区有关部门开展了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枣庄八中南校高二某班学生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要共建生态文明,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1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6分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8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两岸春节包机的相关事宜。大致上是这样的:航点方面,增加太原、长春、南宁、烟台4个航点作为两岸客运定期航班航点,从2016年春节期间开始执飞。至此,大陆通航台湾的城市将达到31个。台湾海峡隔开了两岸同胞,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浓浓的思乡情结,却使得台湾海峡又成为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两岸政府都会极力为同胞相聚,回乡祭祖等人们提供包机服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9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