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南伊川县实验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科学的科学                ④正确的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某校高二1班的一堂哲学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这一课题争论不休,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在你看来,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应是

①哲学和经济学同时产生,密不可分                 

②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

③哲学可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④经济学以哲学为基础,随哲学发展而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哲学史上存在着的“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属于“两个对子”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③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B “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 “苍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D “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思想。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①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②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源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理念   

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  

①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②全部理论来自实践,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世界是物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故事共同反映的哲理是  

A.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B.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41222国务院正式颁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并将在201531起施行。围绕不动产登记会不会降房价、会不会逼出大量房源的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很久,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说明

①意识具有能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真理是相对正确的             ④认识正确与否没有评价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其实任何事都不会让你生气,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想法。”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意识说到底并不会受客观对象的影响

D.意识能直接对客观对象产生能动性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司汤达曾经把小说定义为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这话听起来很有意思,却不够完整:这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彼得·盖伊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物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应逼真地反映现实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蕴涵相近哲理的诗句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下列说法蕴涵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宋代哲学家朱熹在一首题为“泛舟”的小诗里这样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几十年来,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将通过顶层设计,加速改革进程。材料体现的认识论的观点是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曾是中国人的梦想。现如今,天上有“嫦娥”和“玉兔”,海底有“蛟龙”,我们对头顶星空和海底谜境的探索,愈深愈远。这表明 

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求索真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A.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C.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00多年前,中国曾开辟过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连接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国将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两条经济走廊。由此可见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B.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民间传说羊年出生的人命运不好,甚至有“十羊九不全”的说法。反驳此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联系具有客观性,“十羊九不全”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B.“十羊九不全”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十羊九不全”呈现着“人化”的特点    

D.“十羊九不全”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海洋经济起步晚、经验少,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不断增多,必须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道路。

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10

 

三、探究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定位的合理性。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花巨资从韩国引进的,但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韩国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使之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爸爸去哪儿》既借鉴了韩国的商业模式,又内化了中国的文化符号,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1有人认为:“《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应归功于韩国节目的成功模式”。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如何促进湖南卫视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5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迅速成了一种潮流和符号。

材料一:互联网+传统广告=百度,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医疗等各种行业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1+1=2,而是1+1>2。互联网渗透到就医各环节,通过重构就医方式、购药方式、医患生态等,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达到1+1>2的效果。

分析材料所体现的辩证法的联系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