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主义者陈云认为:“学好哲学,终身受益。”下列有关哲学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哲学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④
|
2. 难度:中等 |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3. 难度:中等 | |
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的主要分歧。以下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存在就是被知感”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
4. 难度:中等 | |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 A.运动 B.发展 C.实践 D.客观实在性
|
5.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有关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④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6. 难度:中等 | |
“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7. 难度:中等 | |
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
8. 难度:中等 | |
传说远古的伏羲部落原图腾是蟒蛇,后来伏羲集各归顺部落的图腾形象于一身,形成了蛇身、马首、晰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虎须的综合体,伏羲将之定名为“龙”,并作为部落的新图腾。从龙的形象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D.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
|
9. 难度:简单 | |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特点是( )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主观随意性 ④社会历史性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走基层、接“地气”,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有底气、长灵气,把最鲜活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气象充分展示出来。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真理都是客观的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
|
11. 难度:中等 | |
深圳发展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做结论。”这是强调(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盲目实践也能成功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12. 难度:中等 | |
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转向“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这表明( ) A.客观事物是相对静止的,认识是绝对变化发展的 B.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积极推进社会的发展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正确到正确 D.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
13. 难度:中等 | |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表明( )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联系也是无能为力的 C.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14. 难度:中等 | |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
16. 难度:中等 | |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这句歌词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 A.要对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 B.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
17. 难度:中等 |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①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
18.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面对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这是因为(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19. 难度:中等 | |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下列俗语中能体现这一哲学观点的是( ) A.牵牛要牵牛鼻子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书到用时方恨少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20. 难度:中等 |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重视质的变化 B.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要积极推动事物的创新
|
21.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24. 难度:中等 | |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5. 难度:中等 |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6. 难度:中等 | |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27. 难度:中等 |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此次全会中的一个崭新提法和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表明决策层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继续加深,同时也为经济体制领域推动更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指明方向。 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这一重大理论观点提出的依据。
|
28.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近来,王林这些大师们再次吸引住人们的眼球。看看大师们的神奇! 严新:宣称用气功支援大兴安岭森林灭火 闫芳:被称为“最强太极推手”,其掌风能击倒人 王林:以表演“隔空取物”“空盆取蛇”等见长,自称“气功大师” 张宝胜:具有“火云掌”“耳朵识字”“药片穿瓶”等众多“特异功能” 胡万林:号称“神医”“盖世华佗”,据说包治百病,治愈率可达90% 马悦凌:凭借《不生病的智慧》走红,被称为“养生教母”,教人“生吃泥鳅” 张悟本:绰号“绿豆小王子”,宣称吃绿豆可治百病 材料二:中国反伪科学代表人物司马南说,不是“大师”们有多高明,而是傻子太多。虽然这些“大师”在我面前,我打眼一看就知道是骗子,但一般老百姓很难辨识。为什么呢?因为“大师”们自己忽悠没有用,所以他们往往善于借力,狐假虎威,和名流权贵们搅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可信度”。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就如何识破大师们的骗局向社会公众提几点建议
|
29. 难度:中等 | |
2014年,中国遭遇十面“霾”伏,“PM2.5”构成了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空气中的PM2.5主要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对此,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出台和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10条”,采取严厉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体目标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要坚定信心、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重在落实、务求实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本行动计划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狠抓贯彻落实,确保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如期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30.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材料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