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北广平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2015年10月26号至29号召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全会

②月圆江油——2015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

③参加学校运动会  

到网上参加“双11”网购

⑤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⑥欣赏中国好声音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这主要表明(     )

A.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草根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5年10月7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四季落下帷幕,成为今年最热的娱乐事件。《中国好声音》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开发和在整个音乐产业链上的成功布局,使其成为了一笔“中国好生意”。当前,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这反映了文化(    

A.与经济相互交融

B.与政治相互交融

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是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主义。从《外星人》到《指环王》,从《蜘蛛侠》、《蝙蝠侠》到《变形金刚》,人们欣赏着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分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因为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起。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漫画《效仿》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文化现象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素质在于模仿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5年5月4日,在五四运动96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在谈到青年的价值观的形成时,他生动的形容,青年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要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在青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家乡》、《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这样激昂雄壮的抗战歌曲,当年唱遍了大江南北,唱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使他们热血沸腾,士气大振,坚持了八年抗战并最后取得胜利。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决定力量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民族节日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③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截至2015年,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30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③它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④它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5年10月17日,为纪念中法建交51周年中法两国元首互致贺信。中法是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成为两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原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己成为世界各国“以文会友”、相知互学的典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繁荣

B.尊重文化多样性,要从根本上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C.尊重文化多样性,使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

D.面向世界,全面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成果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5年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目前,我国已在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我国在其他国家开办孔子学院

是为了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是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就是把文化原封不动地传递下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④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外来文化的先进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 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今天我们继续强调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凝固不变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近年来,《青花瓷》《卷珠帘》等中国风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歌曲创作者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到现代旋律中来,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主要源头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④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讫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鞋,并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A.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B.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对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要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5年9月,内蒙古“放歌草原·书写百姓”主题文化活动组织作家深入农村牧区体验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把丰富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充沛的才情与鲜活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挖掘出真善美,才能深层次地反映大众心声。组织作家深入农村牧区体验生活是基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③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④文化创新要更好地适应群众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启功是当代文人书风的代表人物,曾荣获“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他的书法既传承董其昌文人“书卷气”一脉,又典雅挺拔,秀而不俗,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被书画界奉为“启体”。由此可见文化创新(    

①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③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④是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48月,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这一活动   

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①相互联系,趋于同一

②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每当灾难来临,中华民族总能凭借着顽强的民族斗志和优秀的民族精神战胜灾难,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表明我们的民族精神是(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促进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物质力量

④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解释正确的是   

①土尔扈特部东归——团结统一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爱国主义

③中国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爱好和平

④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自强不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15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做是因为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弘扬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近年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航空母舰等重大科技项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国人为之欢呼,为之自豪,为之鼓舞……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核心和主题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薪火相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微博、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我国之所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   

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14年以来,“家风”是一个很热的词语。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于2015年9月1日再次“开讲”,主题为“父母教会我”,这是首次引入“父母”的角色。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孝顺家长、文明礼貌、热爱生命、坚强勇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倡导良好家风的必要性。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近年来,河北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时代,是呼唤创新的时代,河北省以文化创新为主题,狠抓文化发展“五个一”工作,推出了一批体现民族特色、中国气派、河北风韵的文化精品,如河北梆子《女人九香》、《钟馗》在全国巡演,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进行文化创新,创建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为河北地方戏的创新提几点建议。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材料一2014年4月18日在央视首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舌尖上的中国2》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传统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价值观等传播障碍,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材料二2015年1月18日,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 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于敏院士(中国“氢弹之父”)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科学家与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样,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的优秀事迹,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成为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1)材料一《舌尖上的中国2》的成功因素之一在于把“吃,还原到了传统”,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阅读材料二,结合现实情况,请你谈谈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