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 难度:中等 | |
2015年3月参加《星光大道》获人气冠军的李佳霖,出生于四川平昌,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发行最新原创单曲《巴中style》。“巴河的壮美巴山的雄伟/巴中的酒同样让人沉醉/美轮美奂巴中的风光/光雾山的红叶多绚烂/每时每刻家乡都会变样”有理由相信,这“巴中第一曲”会让更多人喜欢巴中,来巴中旅游做客。由此可以看出( ) ①自然美景丰富了文化的内容 ②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④歌曲可以最有效的表现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3. 难度:中等 | |
2015年7月31日,中国发行《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纪念》邮票1套1枚,邮票构图重点是突出申奥标志,衬以万里长城的设计图案,寓意着百年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的再相逢,同时向世界传播“团结、友谊、和平”的宗旨和理念。这表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应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将中华民族的思想理念渗透出去 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
4. 难度:中等 | |
广场舞在国内刮起一阵旋风之时,“中国大妈”还占领了莫斯科的红场、卢浮宫广场、纽约大街。却遭到附近“不堪这些音乐与噪音骚扰”的居民的多次报警,这启示我们( )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和睦相处可以趋同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③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④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川菜兴起于清末和抗战两个时期,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川菜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成为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这表明( ) ①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是我国文化具有地域性的重要原因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又各有特色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称赞布达拉宫的维修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之所以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因为( ) ①少数民族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中华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份子钱指的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习俗和传统,就是别人结婚、生孩子、丧葬、乔迁之类的,相关的人要去送钱。可现在不少市民感慨礼金随不起,戏称喜事请柬为“红色罚款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 C.随礼对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D.随礼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
|
8. 难度:中等 | |
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一位美国游客看到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④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9. 难度:中等 | |
在西周时期,先民们用“小康”的观念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今天,我们所说的“小康水平、小康标准、全面小康”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和拓展。这说明( ) A.先进文化来源于传统文化 B.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C.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 )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1. 难度:中等 | |
面对中国的发展,一位新闻工作者游长安街时赋诗“长安古道,百里接云霄。李白还魂早,定重赋,清平调,焉醉饱?全聚德、麦当劳,地铁天桥,斜倚谁家女?牛仔旗袍!”这反映了( ) A.文化生活选择多样化 B.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C.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文化发展需要继承传统文化
|
12. 难度:中等 | |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
13. 难度:中等 | |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4. 难度:中等 | |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 ) ①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 ②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罗素说:“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句话生动的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
17. 难度:中等 | |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再到现代面临各种灾难,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可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是其突出代表。可见( ) ①中华文化凝聚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 ④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19. 难度:中等 | |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可见,弘扬民族精神,必须( ) A.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B.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D.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
20. 难度:中等 | |
我国传统装饰物品中曾出现一匹骏马背上驮着一只猴子的形象,寓意“马上封侯”。有网友将钞票放置在玩具马背上,寓意“马上有钱”。这一创意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蹿红,并衍生出很多其他版本,统称为“马上体”。“马上体”的出现与流行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对传统文化先继承后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检验文化创新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21. 难度:中等 | |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国人的生活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全国200万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晒课”,从而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
23. 难度:中等 | |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在致辞中说道:“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这表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24. 难度:中等 | |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激励着人们战胜困难,这直接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不倒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③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④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
25. 难度:中等 | |
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公众质疑。为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北京市出台了高考英语降分、语文增分的方案,引起了人们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语言交流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增加语文分值,有利于让大家学好母语,重视国学。”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降低人们的英文素养。其实,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旅游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 “现在要做的不是减少英语的分值,而是改变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26. 难度:中等 | |
2015年10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两岸春节包机的相关事宜。大致上是这样的:航点方面,增加太原、长春、南宁、烟台4个航点作为两岸客运定期航班航点,从2016年春节期间开始执飞。至此,大陆通航台湾的城市将达到31个。台湾海峡隔开了两岸同胞,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浓浓的思乡情结,却使得台湾海峡又成为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两岸政府都会极力为同胞相聚,回乡祭祖等人们提供包机服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
27. 难度:中等 | |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依靠创新。近几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发展,向健康方向前进,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后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种可以不再依赖装备昂贵的实验室,只通过简易操作的微控制器和编程系统等就可以实现创新的模式,使得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 材料二: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1)结合上述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众创空间”,发扬“创客”精神的作用。 (2)新的时代呼唤“创客精神”。请你拟两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
|
28. 难度:中等 | |
2015年9月3日是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习近平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据上述材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