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

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B. 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C. 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这是因为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

D. 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 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B. 认识对实践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 实践能够破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      )

A. 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性

B. 客观存在性    运动

C. 客观实在性   运动

D. 客观实在性    联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针对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指导意见的落实有利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甲乙两人辩论,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下列观点正确认识这两句话的有

①两种观点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既唯物又辩证,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思想方法上的

诡辩论  客观唯心主义

片面性  主观唯心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珞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 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 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 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 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D. 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原始象形文字。它既源于生活,又保持着生动、夸张、简约的图画特征,这表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B.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意识具有能动性,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是

①艰苦奋斗②解放思想 ③实事求是 ④群众路线 ⑤独立自主 ⑥自强不息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我们党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包括             

①实事求是       ②群众路线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独立自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转基因农产品走入人们的生活,关于转基因的激烈争议也随之而来,围绕转基因“是否会威胁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几大焦点,双方的争论言辞激烈却都缺乏相应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下列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同一对象的主观认识总是对立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人们应该注重研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④只有被实践证明其正确性的认识才能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A.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 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 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新民主主义文化

B. 毛泽东思想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要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使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B.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D.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决定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不一定是他的技术水平,而是他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这是因为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从中可以看出

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创造哲学最终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生万物。陆九渊则认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两人的观点(  )

都坚持意识第一性,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科学家们发现嗜热四膜虫这种单细胞生物有7种性别尽管已经50多年了,但研究人员最近才了解到每个细胞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这有助于科学家对DNA重组有更深入的了解。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党的自身改革完善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 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 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把理论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C.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D. 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才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的缺乏使许多国家奉行侧重鼓励出口政策,以积累外汇储备。然而,一旦对外贸易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该国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影响必须就会较大。

材料二: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我国十二五规划强调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五个重大措施。同时,针对通胀压力,适时调整了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材料一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三、探究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财力薄弱,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采取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围绕实现“国强”而努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球第二,国家日益向着强盛富裕的方向前进,但民生的改善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不协调,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失衡,整个社会未能普遍均等地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我国实现从“国强”到“民富”的条件基本成熟,也标志着我党将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执政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出现的七个方面的内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论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实现从国强民富转变的正确性(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蕴涵的哲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