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梯级强化训练月考(一)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见,这里的文化侧重是指:(      )

A. 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及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B. 文学艺术和自然社会科学知识或者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7年,“蓝瘦香菇”“洪荒之力”“宝宝心里苦”“套路”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语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表明

A. 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 文化能够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C.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韩愈在《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人们的文化素养

A. 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B. 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

C. 可以是天生的

D. 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7年,电视剧《白鹿原》的播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白鹿原》作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影视作品给人们带来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这表明

A. 文化作品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发展

B. 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 文化作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

D. 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7127日至22日,春节档国内电影票房约3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西游伏妖篇》票房已过11亿,相关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由此可见

A.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 经济效益是文化的最大价值

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创意点亮生活,文化成就时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原因有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动力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文化创意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7年央视春晚以不同影像、实物、音乐、表演等形式,展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流行元素,使不同年代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回忆。这折射出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春晚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7423日为世界读书日。H市认为文化强市应从阅读开始,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倘若今天还没有定为文物的名人旧居、祠堂庙宇就可以消失在铲车之下,将来人们到哪里去寻找儿时的记忆、寄托浓厚的乡愁。这是因为(  )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

A.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 文化对人们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D. 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治则国治,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之所以重视少年时期的教育是因为

A.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

C.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精神

②工匠精神是能够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先进精神

③工匠精神实质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工匠精神对中国制造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目前,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但人车争路的现象屡见不鲜。“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④健康文化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德两国人在“面对矛盾”和“排队”时处理方式的差异(左为德国,右为中国)。漫画反映了

①中德文化差异影响了实践生活差异

②中德文化差异决定其生活差异

③德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④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德国文化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回首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图漫画《效仿》说明

A. 文化现象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 文化素质在于模仿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一带一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陕西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陕西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这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 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 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加强。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61215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这是因为

①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好传统

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③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起决定作用

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弘扬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82年9月,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成就巨大,“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但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用工荒、男女比例失调加剧,家庭养老结构失衡等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面对这一政策,有的家庭犹如久旱逢甘霖,欢欣鼓舞;但有的家庭却因为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少生优生观念的形成、家庭成员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观念的差异等原因犹豫不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犹豫不决的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进 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在现代化进程越 来越造福人类也越来越困扰着人类时,我们更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前行,这需要一股阅读的力 量来支撑。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点亮一盏心灯。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 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集体守望;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是人类崇高“价值” 和应有“秩序”的坚持;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 是开阔眼界、豁达胸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对生命,阅读是一条 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是构建幸福的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知识,探究倡导全民阅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就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两条建议。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请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报告回顾了“十三五”开局之年取得的成就。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亮点频现。2016年财政主要指出投向“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等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智慧家庭等新兴信息消费推广;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大力推进全民阅读……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增速比2015年加快0.6个百分点。

材料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 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 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 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 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举措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