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大约最少育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诗魂;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材料表明 ①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精神品质,在书中,我们可以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书为我们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表明( ) 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上述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4. 难度:简单 | |
”要想剪除狂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启示我们 A. 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 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
5. 难度:中等 | |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作为爱国诗词的经典名句,在中华儿女中代代相传。这类诗句之所以一直被传诵,是因为 A. 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 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6.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9. 难度:简单 | |
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虽然时代和环境变了,孝敬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永远都不会变。这主要体现了 A. 传统美德的相对稳定性 B. 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 C.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D. 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
10. 难度:中等 | |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更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关于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教育始终借助大众传媒 B. 大众传媒使教育突破了狭小的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C.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传媒也日益多样化 D. 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文化传播
|
11. 难度:中等 | |
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③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B.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C. 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13. 难度:中等 | |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在德国哈尔茨山古典音乐节上,由世界知名指挥家陈正哲和中国民族器乐家苏春敏率领的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国乐四重奏团,奏响了第一个属于中国丝竹的音符。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 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
15. 难度:简单 | |
中国大妈、女汉了、迷妹、小公举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群、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A. 网络呈现出庸俗化的发展态势 B.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C. 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D.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16. 难度:中等 | |
2017年3月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北京开幕。展览的举办 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中英两国文化的交流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17. 难度:简单 | |
2017年4月,内蒙古“放歌草原·书写百姓”主题文化活动组织作家深入农村牧区体验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把丰富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充沛的才情与鲜活的体验结合起来,才能挖掘出真善美,才能深层次地反映大众心声。组织作家深入农村牧区体验生活是基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③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④文化创新要更好地适应群众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8. 难度:中等 | |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以丰富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更多了解,促进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世界各国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国。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 A. 传播中华文化,消除文化差异 B.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文化渗透力 C. 汲取世界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D. 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
19. 难度:中等 | |
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 A. 文比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B. 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
20. 难度:中等 | |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 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
21. 难度:中等 | |
起源于欧洲的万圣节(All Saints’Day)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主要要是为了纪念所有的知名和不知名的圣灵。但美式“万圣节”虽然借用了宗教中关于鬼魂和亡灵的元素,但实际上,它产生于美国移民时代,是一个促进邻里间社交的世俗节日。这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宗教售价 ②民族节日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独特标识 ③透过民族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④民族节日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成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融琼州海峡北岸内陆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于一体。骑楼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一楼廊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 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④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詹姆斯·埃金斯认为,中国水墨画是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艺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墨画不断引入西方教育中的写生素描元素,并强调画作与艺术家的个性表现相结合,新水墨领域逐渐形成。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
24. 难度:中等 | |
新华网载文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这两个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在某种程度上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战略伙伴,而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已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双向互动发展,协助学子办理入读、处入读期间任何问题的官方或民间机构随之诞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强与美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
|
25. 难度:中等 | |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足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问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2017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
26. 难度:中等 | |
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国际互联网建设中应如何进行文化交流。
|
27. 难度:中等 | |
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礼堂文化的认识。
|
28. 难度:困难 | |
《人民的名义》被很多观众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电视剧。为还原电视剧的真实性,编剧周梅森曾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亲自到监狱、反贪局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刑贪官等座谈,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周梅森还把十八大以来反腐的真实案例做了详细分析。他指出文学艺术创作不是报告文学,不能完全按照已有案件来写,但这几年在社会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我也没有回避,我们很多文艺作品,尤其是主旋律文艺作品,跟现实和观众是很隔膜的,文艺远离生活也让观众远离了文艺。随着被搬上荧屏的《人民的名义》的一度走红,让传统作家又不得不思考:能否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关键是能否拿出过硬的作品。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