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传统的“礼仪”由古人的祭祖仪式发展而来,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反复改铸,终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与礼仪程序,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操、是非观念及生活行为。由此可见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③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对人们的影响就总是积极的

④礼仪修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右图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及痛悼。这体现了

A. 民族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

B. 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C. 文化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D.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610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因为

A.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B. 文化能够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D. 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材料说明

A.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B.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 文化民政治相互交融

D. 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

A. 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C.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人说:苹果电子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①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呈现双向运动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一一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一一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合作共赢”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和为贵”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文化

A. 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B. 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 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

D. 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决定经济

C. 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社会科学素养

B. 自然科学素养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劐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物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民族传统英雄,这是因为优秀文化

①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国人见面抱拳作揖,泰国人见面行“合十礼”,西方人见面拥抱这体现了

A. 文化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B. 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C. 文化对交往方式的影响

D. 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若强烈的热爱和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①文化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能够因时而变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白蛇传》《粱祝》《盂姜女》等传说。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A.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跻利益

C.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D.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而言,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表现于以下哪些方面

①语言文字

②宗教信仰

③思想理论

④文学艺术

⑤民居建筑

⑥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文化具有多样性.是由

A. 各民族间经济和和政治的因素的不同决定的

B. 各民族间人们的信仰等主观因素决定的

C. 各民族间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而导致的

D.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 商贸活动

B. 人口迁徙

C. 互联网

D. 教育活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级的议论。经由各具特色的谱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A.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统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 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 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 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文化“复兴”。上述观点

A.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B. 肯定了现代文化的优越性

C. 属于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D. 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

下列选项与学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

A. 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 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C. 启示人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

D. 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文化学者于丹说过:“民族节日是一种信号,让所有属于这个民族的人会因为这个时候去共同进行一个仪式。”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文化且有强大的感召力

④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B.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吸收

C.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中有精华和糟粕,应批判继承

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会钳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保守因素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早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的人被称为“现代文盲”。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慕课(MOOC)是新近出现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合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改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岭南画派为中国传统国事中的革命派,以创新为宗旨,主张引进西洋画法,融合中西绘画之长,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这启示我们

①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

②要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③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20158月,教育部发布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新观念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加入了不比吃喝穿戴、低碳环保生活等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热心志愿服务、远离毒品等内容也在守则中亮相,.还有,积极发表见解体现出了基础教育对个性培养的关注,而红灯停绿灯行、不说谎不作弊等袁这,更加具体详细,为中小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作用。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有人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体现着平等、开放、共享的特征,它表现为24小时在线、360度联系、海量数据取胜、专注到极致、注重口碑。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都要用互联网思维去想问题。

结合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和材料,阐述运用互联网思维时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文化是贸易交流合作的第一壁垒,文化交流对贸易发展起来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和亚欧文化的交融问题,为经济发展打开第一道壁垒。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破解文化壁垒。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之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了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园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