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我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 没有文化的强大就不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 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2. 难度:中等 | |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 A.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 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 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
3. 难度:简单 | |
古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曾促进了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开启了中阿之间政治和经济的往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加强丝路沿线各种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在当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系统中,它能够促进彼此的政治理解,进一步拉近中阿之间的距离。这说明() A.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B. 文化传播对发展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C.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4. 难度:中等 | |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播出“家风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①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家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5. 难度:简单 | |
“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④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关注普通百姓生活,记录时代前进的足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影响越来越广泛,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进一步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模范、关爱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由著名作家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自2015年2月26日播出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平凡的世界》为读者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是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小说。由此可见( ) ①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好的文艺作品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许悼云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族群和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在文化上表现为 ①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②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对于外来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④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保留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9. 难度:中等 | |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0. 难度:简单 | |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发表重要演讲,他用美国热播剧《纸牌屋》作比喻,巧妙借用美国流行文化回应中国反腐的敏感问题。他提到了青年时代读过的多部美国经典,以及19、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克·吐温、海明威等。这些演讲向外界表明( ) ①中国尊重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②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西方文明 ③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逐渐趋同 ④中国积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1. 难度:中等 | |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习近平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吴良镛 上述两则名言告诉我们的共同道理是(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
12. 难度:中等 | |
“唐园”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色,中国“唐园”落户泰国清迈,既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泰国民众通过参观“唐园”,可以加深对中国园艺文化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两国( ) ①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②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③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④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是两国文化的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人们乡愁的寄托。推进城镇化要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原因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文化区域特征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习近平主席引用老子的话,期望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实现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表明( ) A. 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源头 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 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 D. 传统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15. 难度:中等 | |
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对于该片的成功,导演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画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该片的成功体现了( ) ①文化创新,就是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④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16. 难度:中等 | |
安徽黄梅戏最早起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都是黄梅戏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剧种。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
17. 难度:中等 | |
当川剧亮相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国家剧院登台演出时,从未观看过中国川剧的匈牙利观众被川剧经典《李亚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高亢激越的川剧声腔深深迷住了。这反映了( ) ①川剧艺术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中华戏曲文化在交流中向世界传播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融合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18. 难度:中等 | |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旧物种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新物种取代旧物种时,不仅不排斥,而且必须保留旧物种的某些特征。这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文化创新要突破既有的理论和实践 ④文化创新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9. 难度:简单 |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至少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之林的一朵奇葩。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③汉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
20. 难度:中等 | |
由杭州万事利集团主办的丝绸文化博物馆开馆。这里陈列的近代、当代文物超过1 000件,其中近代文物400多件,主要包括清代宫廷刺绣服饰、明清民间刺绣服饰,各种刺绣配饰及小件、现代刺绣精品以及现代缂丝精品。参观者在这个1 700平方米的展厅细细逛逛,还真能品出不少味来。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丝绸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从丝绸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
21. 难度:中等 | |
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地处华东水乡的吴越文化和处于内陆山寨的滇黔文化,虽然都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说明( ) A.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区域特征明显 D. 在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23. 难度:简单 | |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正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24. 难度:简单 | |
抗战英雄赵一曼诗云: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首诗反映了( ) A. 爱国主义始终具有共同的具体内涵 B. 维护国家利益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C.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精神支柱 D.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25. 难度:简单 | |
中国梦不只是追求强大经济实力的宏伟目标,更是传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 ) A.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 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C. 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D.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
26. 难度:中等 | |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年轻人对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春晚的兴趣在下降。2017年,“@春晚”成为春晚官网内容设计一大亮点。观众可通过下载APP参与节目互动,并分时段推送“春晚明星大拜年”送祝福,从而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眼球。这启示我们: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文化传承应重视发挥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优势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创新应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7.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8. 难度:中等 | |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利用中国绘本讲好“中国故事”,要根据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创新绘本的内容和形式,以高品质的作品发挥绘本应有的审美引导与文化传播功能。材料表明: ①绘本创作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 ②创新是绘本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重视传统绘本的继承是实现绘本发展的前提 ④立足于人们的需要是绘本创作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29. 难度:中等 | |
2017年6月,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献演国家大剧院。该剧由英国芭蕾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创编,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通过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广受好评。该剧的成功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功不可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0. 难度:中等 | |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31. 难度:中等 | |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工匠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工匠精神的精雕细琢。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 互联网时代,创意为王不假,但创意之王,不是品位低俗、投机取巧,而是做到极致的产品。在创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还会被真正有责任、有远见的企业请上头等舱。走捷径会取得暂时的成功,但只有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才能获得长久而巨大的成功。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32.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3. 难度:简单 | |
材料 2016年是国家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谈到读书的意义时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李克强总理强调:“阅读能使人常思常新。好读书,读好书,既可提升个人能力、眼界及综合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使人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砥砺奋发有为的情怀。”中国人历来就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不仅对个体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学习热情,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说明读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
34. 难度:简单 | |
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