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政治限时练(认识论部分)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解决了“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的问题,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由此可见

①“怎么干”取决于“怎么看”和“怎么想”

②“怎么想”和“怎么看”决定了“怎么干”

③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怎么想”具有能动性

④“怎么想”和“怎么干”做到了具体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8年抗战是指从1937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尊重,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改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表明

对抗战的认识应全面、完整的反映史实

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历史事实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得以证实

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实在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教育部在2017年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由此可见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为“改革成效评价标准”。这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材料表明

①真理都是主现与客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尊重规律、眼从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前提

③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改革的进程应该具有廷续性和一致性

④要通过实践扩大真理的适用范围和发展真理的检验准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体温”比过去2000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高,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地摆在全人类面前。201611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中,“认识到必须根据现有的最佳科学知识,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威胁作出有效和逐渐的应对”“认识到现有的技术部署和推广工作,缔约方应加强技术开发和转让方面的合作行动”等等。这些“认识到”可以说明(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③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④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4年l月22日,霍金在提交给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确切视界,因此经典理论上的黑洞是不存在的,并且现有黑洞理论与量子力学冲突。黑洞这个始终无法观测到的事实,从支持到否定,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由此可见  

原有的真理常常在实践中被推翻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发展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和用好。下列选项中,和这一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天气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意味着(    )

①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一样

③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科学家发现,在已知最大的病毒--潘多拉病毒的基因组中,有93%不能追溯到自然界已知的任何生物演化支系中。而这些独特的基因很可能成为真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三个生命域之外的第四个生命域存在的有力证据。这一新发现佐证了(  )

①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②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显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6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 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6年,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栽培的蔬菜经检测合格后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科学家将进一步实验,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长规律,在空间站种植更多的植物。由此可见

A. 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B. 探索世界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有一个过程

D. 掌握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行动是架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很多时候,心动更需要行动。这说明实践具有

A. 主观能动性

B. 直接现实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客观物质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686日,我国成功将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目前,基于量子的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际科学界专家强调,量子卫星可能会促进相关领域进一步发展,令现有技术更加准确、灵敏、安全。它在现实中的应用,除了国家有保密用途以外,对普通人来说,在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③进一步推动实践发展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④人类对量子技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或是大脑结构而不是脑容量大小。这说明(  )

A. 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B.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D. 人们过去对人脑的认识全部是错误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僚鱼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分歧主要受客体变化的复杂性制约

②两者存在的分歧表明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两者观点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④两者根本分歧在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17年1月6日,英国和巴西的有些科学家们对现在流行的“无糖饮料更有利健康”这个说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饮用者会下意识地认为无糖饮料是低热量饮品,最终可能会让他们放开胃口吃更多其他食物,从而使他们体重上升以及患上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增大。材料表明

①真理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已知认识的基础之上

②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

③对既有认识的质疑是推动认识深化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具有曲折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浣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