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A.不承认文化的经济价值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C.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
|
3. 难度:中等 |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就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把握好这两组关系,就必须 ( ) ①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②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③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抢红包”。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
5. 难度:简单 | |
澳门第十二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与江西省政府合办。借助这一平台,赣澳两地人民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根情谊更加深厚,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上述材料(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③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6. 难度:困难 | |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
|
7. 难度:中等 | |
“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倡导全省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带宾客”的文明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而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 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这体现了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 C.不同民族间文化逐渐融合 D.中英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
10. 难度:中等 | |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相和”、“六尺巷”的故事世代称颂。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己及人,善心善行”的新型人际关系仍然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践行友善。这体现了传统文化 ①在世代相传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对我们的交往方式有深刻影响 ④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回眸鸡年春晚,回归和创新并重,以不同影像、实物、音乐、表演等形式,展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流行元素,使不同年代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回忆。这表明 ①春晚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②春晚能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中医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和疾病斗争中反复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西学东渐”的年代中渐渐失去其应有的地位。目前,中医的实用价值广泛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缺乏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撑,中医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这表明,发展中医药文化 ①必须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必须大力吸收西医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要全面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④要加强现代中医科学理论的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3. 难度:简单 | |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荣运动,沉重地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思想运动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 ③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思想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
14. 难度:中等 | |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C.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类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的过程
|
15.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16. 难度:中等 | |
传统戏曲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今,曾被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的戏台因为电视机的出现而逐渐门庭冷落,新型的大剧院由于票价高昂并不能成为大众日常消费所需的场所。近年传统戏曲借助新生的媒介进行传播和延续,获得很大成功,如台湾布袋戏的成功经验就是典范。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7. 难度:简单 | |
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大航天科技成果。这主要说明 A.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 B.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18. 难度:中等 | |
城市建设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传统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为一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这表明 ①传统地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意义和概括功能 ②继承和发展地名文化能凝聚公众的城币归属感 ③地名是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地名文化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墨子号”,《墨经》中“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描述的就是墨子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对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量子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对他的致敬,也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致敬。这折射出我国的科学技术(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20. 难度:中等 | |
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 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
21. 难度:中等 | |
2017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在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留守妇女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配备必要的设施,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规定意在 ①减轻农民的商业性文化消费的负担 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 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满足群众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漫画《大煞风景》。对这种行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予以改造和剔除 B.这是腐朽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 C.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孝道的体现,应该予以发扬 D.这是传统习俗,应该顺其自然
|
23. 难度:中等 | |
2016 年 10 月 1 日,儿童剧“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三》在中国儿艺经典小剧场首演。该剧以中国传统成语故事为题材,用充满童趣的方式,讲述成语故事中的思维方法、行为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颇受各方好评。该剧的成功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全面继承 ②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③要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④继承传统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和前提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24. 难度:中等 | |
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赍、文人兵率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①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5. 难度:中等 | |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下列观点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有 ①积重德则无不克。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④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6. 难度:简单 | |
2011年3月30日下午,哈32中以“水润花开”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隆重举行。本次文艺汇演有混声合唱、双排键表演、音乐剧、钢琴与弦乐四重奏、单簧管四重奏、新民乐组合等一系列艺术活动。该活动全面展现了各班学生的艺术风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精神力量,凸现出我校校园文化生活的独特韵味,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节活动的看法。
|
27. 难度:中等 | |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立“智慧学习平台”的文化意义。
|
28. 难度:困难 | |
材料:中国自古就有重家风的传统,多以“家训”“家规”的形式,对家族或家庭成员进行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和规范。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傅雷家书》等,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重德修身”,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家风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家族的精神走向。 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关系社会和谐、国家安定。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进入了“小”时代,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家风观念渐渐弱化。好家风传统的流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失范和人际疏离。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2015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让一度几近消失的名词“家风”“家规”重新进入了公众视野,引发了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热盼以淳厚的家风助推清明世风的复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公众热盼以弘扬淳厚家风助推清明世风复归的原因?某社区拟开展“好家风”展示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20个字以内。
|
29. 难度:中等 | |
2012年10月2日,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展览中,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波兰、法国、土耳其、德国等国家的数百名艺术家的近千幅作品参与展出,海内外百余家艺术机构参展。在博览会期间,还有5场关于中国水墨画、工笔画、陶瓷艺术、紫砂鉴赏与收藏、西方艺术投资收藏等主题活动安排。艺术爱好者可以亲身感受这场艺术视觉盛宴,同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⑴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
|
30.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就有了生命。海派文化就是上海勃勃生气和活力的源泉。 海派文化从属于中国古代的江南文化,而渊源于长江流域江浙的古吴越文化。吴越文化是一种水文化,水是流动型的,而非静态型的。大量自南而来的浙江人和自北而来的江苏人,构成上海主要的“移民”群。江浙人是古代吴越人的后裔,继承了吴越文化大胆开放的冒险性格及雄健恢弘的拓边精神。上海开埠后,西方文明在上海首先登陆华夏大地,上海有一个小镇迅速锐变为全国的商业经济中心,中西大汇融的海派文化随之渐趋形成。 上海话是典型海派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某中学学生在以“上海话现状及发展”为主题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上海话生存空间正在缩小,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参与学校的活动还是小朋友间的游戏,都讲普通话,几乎与上海话“绝缘”,甚至已不会讲自己的方言了。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分析海派文化的形成过程。 (2)假如你是一名上海学生,联系实际,就如何通过传承上海话来弘扬海派文化提两条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