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 A. 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 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 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2. 难度:中等 | |
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
3. 难度:简单 | |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
4. 难度:中等 | |
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6. 难度:简单 | |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 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7. 难度:中等 | |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均接近尾期,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即将变成现实。 由此可见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人们在吃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这样的饮食方式有损健康,因此,人们又开始喜欢上了粗粮,远离了细粮。虽然粗粮确实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有益于健康,但是人们如果过量食用,也会损害健康。这说明 ①真理只要向前多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矛盾双方存在着斗争性和同一性 ④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而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是一种耐寒锻炼的方式。但是,秋季气温变化大,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不利于一些基础性疾病的控制。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这说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促进事物的质变 ③应在共性中把握个性,注意分析事物个性 ④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重点把握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说:“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擦干眼泪不轻言放弃,就会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要取得成功必须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 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 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13. 难度:中等 | |
约翰·奥基夫教授发现了大脑中能“画地图”的“位置细胞”。每一个位置细胞对应着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区域。当我们处在空间某个位置时,这个位置的细胞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我在这里”和“我是否来过这里”。“位置细胞”的发现( ) ①证明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否定了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 ③否定了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 ④证实了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4. 难度:中等 |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了一个法则: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该法则体现了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②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功能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就要求我们 A. 重视量的积累 B.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 坚持适度原则 D.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16. 难度:中等 | |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它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认为人由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会发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辩证论治,根据不同病因,既有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的辩证法智慧有 ( ) ①坚持从整体出发,注重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创新 ③要重视事物量的变化,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④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
17. 难度:中等 | |
在发现土壤呈现流变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是否存在ODI约束之后,中国科学家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I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5年后,所试验的4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这样做是因为 A. 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 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际准 D. 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18. 难度:中等 | |
借助导航、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再度风靡城市,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这表明 ①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新事物 ②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杰出科学家都有“毕生成一事”的坚持。袁隆平、屠呦呦、黄大年等人无一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各自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不断追求,才取得突破性成就。这启示我们要 A. 牢牢抓住主要矛盾 B. 实现质变,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C. 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
20. 难度:中等 | |
中华各民族经过迁徙.杂居.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这表明 (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21. 难度:中等 | |
2017年9月26日,“圆梦中国人”全国百姓宣讲报告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人物,用一个个真实的事例,展示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生动诠释了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奋进的崇高价值追求和宝贵精神品格。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价值 ②只有在劳动与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 ③只有牺牲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④只有满足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地铁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到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地铁经济可为地产、机械、建材、通讯、广告等30多个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奔驰公司用3D打印技术制造汽车模具和配件;波音公司用3D打印技术打造航模和零件……将来一切皆可打印。3D打印不仅降低了立体物品的造价,且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这表明,创新( ) ①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能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④就是既肯定又否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25. 难度:中等 | |
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耐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 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 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 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
26. 难度:中等 | |
有时,做事情没有机遇是不行的,但是有的人在机遇面前却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最终贻误时机、前功尽弃。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促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
27. 难度:中等 | |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8.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种运动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有 A. 四季更替,周而复始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 不尽长江滚滚来
|
29.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提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下列古语与所蕴含辩证法哲理相对应的是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牵牛要牵牛鼻子——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30. 难度:中等 | |
对于中国而言,烟草业实际上已成为“赔本买卖”。一项最新报告表明,相对于烟草制品带来的巨额利税,它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两者的差值达618亿元。上述认识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 ③体现了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④是对客观事物的最终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生育问题。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2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解读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似乎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使她坚定信念的,是在长期的研究中建立起的对青蒿治疗疟疾的信心。研究之初,条件极其简陋,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身体因此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她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经过对几千种中药的筛选、排除,经历190次失败,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最终在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抵抗疟疾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青蒿素。 结合材料,分析屠呦呦成功研制出青蒿素体现的辩证法知识。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以来,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严重地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形式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的历程,不得不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
|
3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八荣八耻”等新名词不断出现。随着这些新名词的高频率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老人到孩子,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