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央视《见字如面》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2017年2月8日,《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感动中国》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15年里,《感动中国》向全国人民推出了150多位年度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国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举办这一评选活动旨在 ①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引领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④继承和弘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2017年全国两会举行期间,两会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献计献策。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②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③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北京市各区县交管部门在多所中小学组织了“小手拉大手,共创首都文明交通环境”主题宣讲活动,希望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共同营造“文明交通,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是因为教育 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是改善交通状况的关健 ④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美剧《纸牌屋》……这些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以美国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倾心交流,“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这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中华人民共和圄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义务。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在部分家庭中根深蒂固。这表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今年,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网络“抢红包”热潮席卷全同,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这表明 ①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③新兴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科技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说明,优秀文艺作品 ①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②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0. 难度:简单 | |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这表明 A. 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B.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C. 文化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D. 文化与历史相伴而行,自然形成
|
11. 难度:中等 | |
许多美国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认识:在孩子智商、财商、情商的教育培养中,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因为在诸多成功中,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必须从小教育孩子理财,培养他们的财商。这体现了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往往是自发地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12. 难度:中等 | |
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忍受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要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 ) ①发展农村经济,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 ②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 ③发展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文化修养 ④加强亲子沟通,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 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 A. “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B. “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 “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理性思想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
15. 难度:中等 | |
梁海宏先生主要从事网络舆情口碑检测、soCialCRM系统解决方案、客户分析研究等工作。他往研究有关大数掂、互联网商业、社交媒体的影响等书籍的基础上,发现了“连接”与以往“分工”的不同。从这个角度梁海宏撰写了《连接时代——一未来网络商业化模式解密》一书,从“连接”的角度去展示未来网络化商业的巨变。这说明 A.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B. 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 书籍影影响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D. 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
16.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其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在不同时代有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7. 难度:中等 | |
2016年ll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 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 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 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 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
18. 难度:中等 | |
2017年4月16日零时起,我国多条高铁线路进行了调整。据悉郑州到北京最快只需2小时24分。一条高铁让河南人在2小时就拥有了故宫和北海,让北京人在2小时就有了郑州的烩面和洛阳的牡丹……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 ①创新了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延展了人们的文化空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国际班的课堂上,加拿大小伙安东尼说:“狗忠诚而且勇敢,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对吃狗肉的行为无法理解和接受。”此言一出,韩国学生立即面漏尴尬之色。老师问安东尼;在大部分印度人看来,西方人吃牛肉是一种野蛮行为。你怎么看?”安东尼的表情立刻就不自然了。这个故事说明 ①不同的民族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④人们应该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20. 难度:简单 | |
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21. 难度:中等 | |
一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 ①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 ②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③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 ④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2. 难度:简单 | |
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 A. 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 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 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 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
23. 难度:中等 | |
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 A.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 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 D. 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
|
24. 难度:中等 | |
一部名为《美丽的森林》动画短片把藏在故宫“深闺”中的十余幅宋代工笔画——“复活”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古画仿佛有了生命。为了让花鸟“复活”,作者还创新出一套已申请专利的计算机技术,辅助形成动画效果。短片古韵悠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打动了美国电视艺术学学院的专业人士,成为首部冲击2017年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得以彰显和传播 ④依托科技的文化创新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25. 难度:中等 | |
2017年是我国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第十一年,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2017书香中国”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在湖南长沙启动.启动仪式上,文化学者、作家等围绕着共读诗书、共诵经典、共筑中国梦,分享阅读故事,倡议阅读行动,还有最近一段时间热播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节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情和小高潮。 (1)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在全社会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2)请你写两句倡导阅读鼓励读书的口号。
|
26.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学者甲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华文化绵延敷千年,足以证明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存在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都有其鲜明特色、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两者之间也存在共同的、普适性的理念,如诚信的价值理念。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任何独特价值理惫说成是普适性价值理念,都是错误的。 结合学者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
27. 难度:简单 | |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于资源利用,环境、人口、产业与民生问题等带来积极影响。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向外迁移,迁向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的现象,即“逆城市化”。现在我国不少地方也有体现,如不断兴起的“古镇”热,春节期间,不少大城市出现“空城”的场景,以及节假日出现的“固城”现象。 古镇旅游与消费逐渐成为热点,这就是一种逆城市化的表现,你是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的?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
28. 难度:中等 | |
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 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