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渭南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文综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大约在1500年前,中国发明了纸币。公元7世纪,唐代商人开始用纸制收据来结算,将金属硬币交予他人保管。到了10世纪,宋朝开始发行纸币。这一次,又是中国给世界带来了货币革新。中国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发展迅猛,很可能会成为全球第一个建成“无现金社会”的国家。移动支付的发展:

①有利于提升交易活动的便利性          ②货币流通量增加,流通速度提升

③促进了零售业销售模式变革           ④第二方支付平台会承担起央行的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河南南阳的土鸡蛋、浙江缙云的笋干、江西赣州的胳橙……来自不同地区的土特产及名优农产品“触电上网”,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在“互联网+”推促下,乡村旅游成为各大旅游电商预订的“香饽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农村电商发展→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②农产品质量提高→拓展销售渠道→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民致富

③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需求增加→推动乡村振兴

④电商推广乡村旅游培育农旅融合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洗衣、扫地乃至煮饭烧菜,全部交给机器人打理,这种以前只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正在人们的身边真实上演。从扫地机器人热卖到机器人餐厅遍地开花,机器人迈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不再遥远,局部领域甚至已经实现。机器人迈入寻常百姓家不再遥远的判断主要是基于

  ①广泛使用机器人将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②用享受资料消费取代生存资料消费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技术进步能使机器人功能不断完善和价格降低

  ④对机器人的巨大潜在需求会刺激该产业的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应当

A. 运用法律手段——增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B. 运用经济手段——发挥税收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调节作用

C.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83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在国家机构一章中,专门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监察委员会依照《监察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监察委员会的设立

使司法权和检察权的运行更具独立性  ②强化了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完善了权力制约监督体系有利于形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一直以来,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都是个老大难问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已成为部分农村生活环境的写照。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成立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依托当地德高望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协助治理农村环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的出现

  ①反映了村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②说明农民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

  ③减轻了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责任反映了部分农民环境意识的觉醒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为加快边境地区与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兴边富民政策,规划投资300亿元,实施宜居宜业宜游的边境小康村建设,让边境地区人民、人口较少民族人民同全区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共同奔跑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材料充分说明

民族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各民族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形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有八大方言区,各方言之间差别极大,不同方言之间交流非常困难,而作为表意文字汉字的存在,则使各方言区虽语言不同,但通过汉字可以毫无障碍的进行交流。汉字的超方言性,使它成为中华文化的凝结剂和中华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源泉。材料说明

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汉字是维系国家统一的文化基因

汉字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文化的发展应该注入时代精神

的判断和选择具社会历史性  ④“文化中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重要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056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201710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之所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是因为: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8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之前,认为天鹅只有白色品种,因为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上述材料说明

①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判断才具有真理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④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712月开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节目中讲述的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对历史烟云的见证,都承载着许多鲜活的人和事。该节目激发和释放了国宝重器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让文物起来。让文物起来

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保持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不变的稳定性 

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移动互联网+手机支付+自行车租赁”催生了共享单车这一崭新的行业,共享单车正成为经济生活的一抹亮色,小橙车、小黄车、小蓝车……彩虹般的七彩装点了街巷。共享单车改变了许多人的出行方式,与城市公交和地铁共同构成了绿色、便利的交通网络。同时,民营资本不断注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共享单车逐步走出国门,越来越成为中外沟通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价格改革步伐不断提速:2018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正式施行。新《规则》进一步限定、缩小政府制定价格的范围;我国取消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非居民天然气价格全面理顺,放开大用户直供气价,我国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天然气已占消费总量的40%;居民阶梯电价推出;在27个省80个市开展农业水价改革试点……

(1)依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共享单车的发展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价格改革最终可以把更多实惠让给老百姓。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价格改革政策是如何让老百姓得实惠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频频亮相多边外交舞台,推出一系列颇具影响的“中国方案”。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积极倡导各国做到“五要”: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解决难民危机”的中国方案

难民和移民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也离不开来源国的自身努力。有关当事方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国际社会也要劝和促谈,努力使难民和移民来源国走上长治久安之路。

“复苏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

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

 

上述中国方案共同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我国对外活动的哪些政治主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河北塞罕坝林场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子“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 1962年,369名青年踏上了塞罕坝。自此,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他们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绿色,开展持久绿色攻坚战,实现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森林,从一片森林到百万亩林海的巨变。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如今,塞军坝万顷林海,不仅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改善了区域小气候,还和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生态屏障。

塞罕坝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1)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人在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过程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2)“荒原为林海,沙漠成绿洲奇迹的实现,离不开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请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塞罕坝精神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并付诸行动。请就这一主题从理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各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每句不超过15个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