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文科)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苏东坡不仅是一个文人,也是一种象征。随着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热映,某校开展了系列活动:

诵诗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临书法

    苏东坡作为写意书法的代表,其书法大胆创新,专门注重意趣,打破了前人法度。

品美食

    东坡肉、糖醋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饼家喻户晓。

 

上述活动有助于同学们

①体味诗文里超然物外、乐观豁达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领略书法张弛变化中的文化内涵和辩证思维

③感悟饮食文化的创新源于对食物的历史内涵的提升

④获得知识的增益、文化的熏陶、人格的滋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某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技艺,建起雕刻艺术文化区,逐步将该村核雕艺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目前,该村有超过300户从事核雕产业,每年收入超过3600万元,并带动周边村的2000多人就业。某班同学在调研该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文化元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主题研讨,下列最适合作为同学发言要点的有

①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旨在实现其经济价值

②文化体制改革助推非遗项目产业化

③依托传统技艺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④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总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     

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③愉悦精神      ④积极向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至关重要。这表明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③人民群众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尊老、敬老彰显当今时代特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西方国家开展儿童分级阅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我国于2017年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因此,推广阶梯阅读应当

①忽略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对未成年人分级阅读的影响

②着重考虑同一年龄段中每个未成年人的不同阅读偏好

③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

④借鉴西方国家开展儿童分级阅读的优秀理论成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说明

A. 科学技术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 只有以经济为载体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C. 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D. 博采众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从尊祖敬宗的宗教祭祀礼仪演化为以尊亲事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从以“事君”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演化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这说明孝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

②既一脉相承,又有因时而变的具体内涵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特征

④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时段,“熊猫队长”与智能机器人共舞,向全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邀请。创作团队从川北大木偶形象中设取灵感,以大熊猫为原型,在中国独有的传统木偶制作技艺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改良和科技创新,打造出集中华韵味与时尚科技于一身的“熊猫队长”形象。这表明:

①博采众长中汲取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中华传统文化借助科技创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③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展现了中华文化蛙力

④文化使者欢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诗人王冕的这句诗,不但表达出梅花独放幽香的高洁品格,也表达出诗人淡泊自守的精神气节。时至今日,这句诗仍被广为传颂,并引发时代共鸣。这种时代共鸣表达的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和定力

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知和清醒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大同思想

④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①教育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②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文学大家叶圣陶在谈创作体验时曾提到: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自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这说明

①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学创作要坚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

②文艺工作者要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学创作无需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民以食为天,在农耕社会,追求温饱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于各种文化活动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国人对于传统节日以吃为主基调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多地提出反思与质疑。面对这一质疑,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挖掘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和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和腐朽的部分

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开创出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方式

坚持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唤醒传统节日之外的文化记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和诗以歌,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带领观众在咏唱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即便往事越千年,情感依然相通,哲理依然鲜活,意境依然隽永。该节目的热播反映出

和诗以歌,咏唱经典,是传承经典诗词的最佳形式

咏唱经典可以唤醒民族文化基因,契合人们的精神需求

为经典注入时代内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经典诗词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题文)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在北京展出。整个画作蕴涵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整幅图既符合皇家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青年画家严谨的生活态度,更将青年学子在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现实面前所产生的强烈爱国激情融入画作之中。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体现了

①中华绘画艺术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艺术作品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

③中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说明

A. 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

C. 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 甲骨文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有己独特的文化。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下列诗句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顺序对应一致的是

A. ①一②一③一④    B. ①一③一②一④

C. ②一④一①一③    D. ②一③一④一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 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回答下题。

1.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的“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等,都体现出关心他人、和衷共济的高尚精神。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固有传统

②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团结统一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不能以社会利益否定个人利益,应懂得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④人不是孤立的存在,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在一次会议上,与会者结合本职工作,就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行交流。下列发言中,直接地、有效地解答这一问题的有

①作为理论宣传者,应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②作为工艺美术师,经常走进西部少数民族村寨,能采集到大量素材

③作为出版工作者,要做好民族文化的阐释工作,倡导经典阅读

④作为戏曲表演者,应坚持送戏下乡,为群众纾解农忙的疲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经》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意味着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动力

②我们要在延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不断开拓前进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吋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农历丁酉年是鸡年。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勤勉勤奋精神。

A. 鹤立鸡群    B. 鸡鸣而起    C. 鸡犬相闻    D. 金鸡独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引发全民热议。壮观震撼的大规模航拍现场、生动鲜活的百姓生活现场、激动人心的生产一线现场,呈现出的动人场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辉煌中国》采用“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搭建创作平台,面向全国征集五年来百姓眼中的成就故事、百姓身边的巨大变化,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从创作阶段开始,就形成全民参与、全民互动、全民拍摄、全民接力的“讲辉煌”、“赞辉煌”的互动传播。从这一文化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推动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深受震撼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回顾商务印书馆的120年,她彰显了民族命运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历史,体现了出版企业践行时代使命的独特方式。在启蒙与救亡、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开放的历史浪潮中,她始终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秉承“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神圣使命,传播马列,译介新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整理国故,传承经典。商务印书馆的百年历史启示文化企业应

坚持文化担当与经济效益双效合一的企业责任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媒体融合,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一体化发展

有机融贯红色基因、民族传统、外来文化养料和时代生活底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读北京、游北京、讲北京、爱北京”项目,引领学生结合阅读体验,走访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北京文化。下表是项目中“行走北京中轴线活动”的日程安排表。

XX项目“行走北京中轴线活动”方案

活动一

挑选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快速阅读。

帽业

博物馆

免费

活动二

参观中国布鞋第一家的内联升,观古代帝王龙靴,赏官员大臣之官靴,看鞋业发展。

参观同仁堂药店。(建于1669年,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

 

前门

大街

 

免费

活动三

手工DIY——京剧脸谱的绘制

京剧发源地

只收DIY材料费,自选

活动四

邀请著名作家亲临,带学生深度感受既熟悉又陌生的前门大街老北京文化

纪晓岚故居

免费

活动五

分组进行活动分享,结束活动

纪晓岚故居

免费

 

这一围绕“阅读+行走+分享”特色开展的活动表明

①将公益服务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开拓了阅读推广新模式

②“阅读+行走+分享”模式是北京文脉得以延续的唯一途径

③立足时代、品味经典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

④“只阅读不行走”的传统阅读模式是形而上学,应该摒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在2017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上,同学们又一次学习了“中华骄傲”——汉字。回答下题。

1.文字学家讲解“正”“直”(下图)两个字的甲骨文起源。“正”的下半部是“止”,指人的脚。“正”的上半部代表目标。如果脚冲着目标走,走的就是正路。“直”的下半部是“目”,上半部是直线,表示人的目光是直的。“正”“直”二字合起来,就是目不斜视,奔向目标!这启示同学们

A. 德是做人之本,要端正目标,践履笃行

B. 关注社会,就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迷失方向

C. 人生之旅,应勇往直前,不该踏上曲折的路

D. 夯实学识根基,就能在未来引领社会正气

2.一位痴迷于汉字的西方人,介绍了他在过去的20年里,凭借一己之力,整理中国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创建汉字字源网的故事。他在网站的古汉字数据库中录入近10万字形,但也为此而耗尽家财。这位外国老人对汉字研究和传播的一片痴心,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深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汉字就是证明

B. 古汉字理应是中国人独自享有的瑰宝

C. 淡出实际使用领域的生僻汉字缺乏文化意义

D. 汉字不仅能承载文化,亦能联通不同国家民众的情感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下,互联网公益让“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动动手指,就能在荒漠种上防沙绿植;念段文字,就能为失明人群贡献有声读物;迈开脚步,就能为需要帮助者募集善款……”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②互联网+微公益汇集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③当今时代人们奉献爱心的形式更加多样

④公益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句话告诉我们

A. 增进智慧与道德修养彼此相互矛盾

B. 单纯的知识修养可能造成人格缺失

C. 增进智慧与道德修养都是无止境的

D. 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这充分说明

A.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

B.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的重要条件

D. 文化是影响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性因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50年代古城北京改建,部分城墙和城门被陆续拆除。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曾为此流泪,抱着一块城砖对拆城墙的人说:“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 梁思成之所以流泪,因为他深知文化遗产是

A. 一个国家风俗习惯的集中表现

B. 一个国家全部历史事件的凝结

C. 一个国家宗教发展的集中体现

D.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2012年北京市启动“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 (见下图),恢复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郭。恢复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有利于

①展示当今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②展现古都风貌,彰显厚重底蕴

③保护传统建筑,推动文化创新    

④传承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名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网络上有关于“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有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作用。以下关于文化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使得文化生产力作用凸显

③文化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A. 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 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 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某班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到颐和园开展“中国园林文化”探究活动,面对这座经典的东方园林,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甲:既有北方山川雄浑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婉约的风韵

乙:既有帝王宫殿的宏大气魄,又有民居小院的精巧别致

丙:既有皇家园林的传统,又汲取了江南私家园林艺术

丁:既有古代建筑的痕迹,又有现代建筑的风格

从文化包容性的视角看,上述评价与颐和园的特点相符的是

A. 甲  乙  丙    B. 甲  乙  丁    C. 甲  丙  丁    D. 乙  丙  丁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材料说明

①千年传承的习俗体现传统文化的绝对稳定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45 . “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级品牌。截至2017年,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大自然的”、“家庭的”和“世界的”节日 (Hope,Home and Harmony)。这一影响得益于

①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强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

③各国加强文化价值渗透的“形势”          ④国际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2017年5月26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评选表彰工作正式启动。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可以

①普及道德规范,弘扬传统道德         ②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③凝聚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④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题文)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小明的乡村发现寒假期间,小明随同父母回到了农村老家,感受到了很多的不一样。老家在长城脚下一个宁静的村庄,抬头可以望见远处高高的烽火台。和想象中的不同,村子十分整洁干净,空气清新,山间有大片的果园,交通工具大多是摩托,偶尔也有私家车往来。小明跟着父母到各位长辈家串门,发现村子里的人基本都能连上亲戚。舅奶奶喜欢剪纸,几张红纸在手里,“福字团花”“连年有余”“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一会儿就出来了,小明饶有兴趣地看了半天。舅爷爷说,平时村子里人少,冷清得很,过年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家家户户剪纸、贴窗花、包饺子、祭祖。在村里住了几天之后,小明有点无聊了,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时间不好打发,带的书早已经看完了,附近连个像样的篮球场也没有,去镇子里看个电影要走很远。串亲戚吃过饭之后,就是玩牌、打麻将。小明开始觉得,老家的村子,少了一些东西……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这个村子在文化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与不足?就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提出建议。

优势

建议:

不足:

建议:

 

三、图表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面内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