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据此回答下列题。 1.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 A. 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 人人都有哲学 2.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 A.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B. 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 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 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2. 难度:中等 | |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
3.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等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问题 D. 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 “气者,理之依也 ”与“理生万物”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6. 难度:中等 | |
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暴,逐渐下沉。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的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的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正巧差一个救生圈!”回答下列小题。 1.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 ) A. 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B. 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 C. 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D. 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讽刺 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B. 要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C. 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D. 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
7. 难度:中等 | |
2016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4周年。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是“摸着石头过河”,二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 A. 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 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
8.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题文)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 A. 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产物
|
10. 难度:中等 | |
2011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个太空目标飞行器“天空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表明( )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 ①承认了事物运动的普遍性 ③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命名,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13. 难度:中等 | |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 ②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 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们高兴的时候,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A.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是人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实在 B.是唯物主义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主张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们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
15. 难度:简单 | |
近一年来,杭州、南京、上海等地接连发生酒后超速驾车撞人致死恶性事故。公安部交管局决定从2011年1月17日起到2月17日,在全国部署开展酒后驾驶违法行为集中整治,以确保春运期间道路安全畅通。。从哲学上看,这主要是基于:( ) A. 认识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 B.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 实践有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
16. 难度:简单 | |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这一论述说明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
17. 难度:中等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对我们想问题和办事情的启示是: ①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以科学理论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土耳其东部发生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造成中部城市凡城多座建筑倒塌,目前已有多人伤亡。近年来,旱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人们对这些灾害的预测还难以做到准确、全面。这说明:( ) ①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②人对自然灾害的准确预测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③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客观世界的发展 ④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9. 难度:简单 | |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 A. 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神鬼概念是对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
20. 难度:简单 | |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 ①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②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 ③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④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
21.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A.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 B. 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 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D. 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22. 难度:中等 | |
某班同学在政治课上,围绕着“要不要学哲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甲同学说:“我喜欢理工科,从没想过当哲学家,考大学又不考哲学。所以,没有必要在学哲学上浪费时间。”乙同学说:“哲学对我们很重要,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学好哲学不但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工科的知识。” 试分析评论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
23. 难度:中等 | |
屠呦呦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终于从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随即另辟蹊径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创造性地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今年获得医学科学领域重要的大奖——拉斯克奖。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屠呦呦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是怎样发挥意识的作用的?
|
24. 难度:中等 | |
党的十八大报告出现了“美丽中国”的提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的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
25. 难度:中等 | |
“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西医”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 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