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人在问题中成长,在明白问题的过程中成功。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

哲学是人们在生活中思考各种事物的产物 每个人只要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哲学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

A. 人与人的关系    B.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 人与世界的关系    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 都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B. 都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 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 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白血病新致病基因。研究发现,DNMT3A突变使得该蛋白质的正常生物学功能受到影响,进而改变了下游一些重要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水平,赋予了白血病细胞增殖和生长优势,最终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这说明(  )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存在决定思维,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两种观点

A. 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 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 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与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 我思故我在

C. 气者,理之依也    D.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题文)2015年6月,随着中考和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种行为是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哲学角度看,考生的这种思想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

A. 世界的物质性

B.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 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面漫画《四面“楚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②物质是运动的,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

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根据实际需要,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这表明(  )

A. 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B.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C. 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 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68,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自己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也许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

A. 营造了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B. 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 拓展人类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D. 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客观存在基础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开车的人最怕汽车相撞出事故,所以没有汽车事故的未来一直是尖端技术研究的目标。最近,科学家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到2026年人们将会拥有一辆永远也不会相撞的汽车。材料体现了   

A.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想得到的东西都能在实践中制造出来

C.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D.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 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 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必须(  )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客观性

B. 坚持物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发挥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题文)“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绿豆有清凉解毒的功效,这是真理。但说绿豆能包治百病,真理就变成了谬误。这说明(  )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 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据此完成题。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大气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论断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①事物复杂性决定物质世界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人非常冷静地指出,中国国情决定中国私家车发展需要理智。按德国西部每1 000人有510辆车计算,达到同样水平,中国的汽车排列起来可以绕地球67,如果那样,全世界生态系统会完全乱套。材料中对我国私家车发展的推测(  )

A. 是从主观出发的表现

B. 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为未来并不存在

C. 会导致错误

D. 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是永恒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漫画《大树的对话》,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大树之间对话的理解。

大树的对话

 

二、图表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理。

 

三、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6课标全国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