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18年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正式挂牌交易,这为我国将来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进口原油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进口原油的结算方式由人民币结算代替美元结算: ①有利于国内炼油企业规避美元汇率风险,增强经营确定性 ②意在打破“石油美元”的垄断地位,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 ③是加速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推动资本全球化的战略性举措 ④可扩大人民币的国际经济影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2018年4月4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宣布拟对包括大豆、汽车在内的美国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以经营进口美国汽车为主的国内企业需求变动的是: A. B. C. D.
|
3. 难度:中等 | |
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的公告。3月22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下列关于美国这一单边主义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推导正确的是: ①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一世界贸易战一全球关税水平进-步提高 ②世界贸易萎缩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③各国比较优势下降一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受损一进出口减少 ④一国提高进口关税税率一破坏多边贸易体系一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
4. 难度:中等 | |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在于: ①促使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 ②创新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的使用各种生产要素 ④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5. 难度:困难 | |
2017年某银行总资本50亿,其中自有资本10亿,以1.5%的年利率吸收存款40亿,以5.6%的年利率投放贷款35亿,银行每月平均的业务费开支为100万。不考虑其他因素,该银行自有资本年利润率为: A. 2.48% B. 4.16% C. 12.4% D. 13.5%
|
6. 难度:中等 | |
2017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超预期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06亿元,同比增长9.8%,这就为我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提供广阔空间。下列能正确表示积极财政政策措施传导效应的有 ①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扩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企业税负加重——生产扩大——促进经济发展 ③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④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居民收入预期——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合并新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合并将对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分开监管转变为统一监管,这种监管方式的调整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意义在于: ①抑制市场加杠杆行为,增加资本流动性 ②推进行业监管协同,实现资本市场监管全覆盖 ③统一行业监管标准,更好落实风险控制要求④打破监管部门壁垒,防范行业风险交叉感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严禁“洋垃圾”入境。下列选项中与此所用宏观调控手段相同的是: ①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②自2017年12月1日起,我国对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进行调整,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 ③2018年1月22日,成都市将汽车尾号限行区域扩大为绕城高速以内的所有道路 ④2018年1月26日,国家认监委发布第一批实行水效标识目录,坐便器被纳入其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项重大举措,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下列关于这些措施的传导效应表达正确的是: ①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解除外资股比限制→激发外资的积极性→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 ②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与国际贸易规则对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办事的便捷性→推动投资便利化 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激发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公平→优化营商环境 ④主动扩大进口: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满足国内有效需求→总体缩小贸易顺差→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某村民发现化工厂向村边小河偷排污水,向环保局多次反映情况,未果。于是向市长写了一封《谁来保护我们的小清河》的信。市长回信表示将督促环保局严处此事。村民给市长写信是 A. 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B.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决策权 C. 通过信访制度行使监督权 D. 通过基层民主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
11. 难度:中等 | |
2018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实行“大部制”改革等内容。“大部制”改革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实行大部制改革旨在 ①优化政府机构,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②减少微观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③强化政府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④扩大政府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监察机关依照本法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这有利于: ①扩大监察机关的司法权限,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 ②有效惩治和防范腐败,使公权力更好地服务人民 ③健全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相互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再到深圳标准,深圳一直走在探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到2020年,深圳将建立健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深圳标准体系,高质量已经成为深圳新时期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强化产业、研发、市场、资本、人才等全要素协同,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专项政策,实施综合创新生态优化计划,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出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同时,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和强化措施,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提升着人民的获得感。 材料二出口和进口是国际贸易这架“天平”的两端,改革开放以来很长时间里,我国十分重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往往忽视了进口的重要作用,导致贸易顺差规模越来越大、贸易摩擦不断,贸易条件恶化。去年以来,中国政府频频表态要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主动扩大进口,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切实解决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高问题;降低有些消费品的关税,鼓励特色优势产品进口。让进口在中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概括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 (2)并分析该市是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人民获得感的?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主动扩大进口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路径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在互联网之城杭州,其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初步建成可信电子证照库、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城市小脑专题库4个大数据库,用数据助推“最多跑一次”。有些项目甚至在线上就可以完成网上申报、备案审批、证件办理...浙江积极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分领域分行业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通过整合数据,使85%的新设企业只要登录商事登记“一网通”,即可足不出户领到证照,经第三方评估显示,目前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达到87.9%,办事民众满意度达到94.7%。这一改革的牵引下,浙江实现了政府服务意识增强、部门协同性增强、办事效率提高、民众满意度上升,企业发展环境优化。 结合材料,说明“最多跑一次”改革对于树立政府权威的启示。
|
1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入法执行一段时间以来,行人和驾驶员对于具体如何实施“礼让行人”仍存在一些争议。 行人:部分司机斑马线前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未能做到“礼让行人”。而且交管部门对于此类违法之举,执法与执罚都过于宽松。 驾驶员:个别行人“闯红灯”“抢黄灯”,肆意穿行斑马线。还有一些“低头族”在斑马线上慢吞吞过马路。这种情况下进行“礼让行人”会造成交通拥堵。 结合材料,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斑马线前的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