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以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曲为内容,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丰富的艺术手段、精美的舞台呈现,唱响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声音。中国民歌是 ①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为时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②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④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题文)“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廿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侯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2016年11月30日,我国独有的“廿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廿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有利于巩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②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和发展 ④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为世界文明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3. 难度:中等 | |
(题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实现中国梦必须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习近平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因为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必须发扬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题文)从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到地方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中国面孔》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文化类节目陆续火爆荧屏。中华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掀起了全社会学习中华古诗词、历史、语言的热潮,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这启示我们 ①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题文)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是活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艺团队,是草原上永不褪色的旗帜。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们的信中勉励他们;在新时代,又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启示文艺工作者应该 ①立足于生活生产实践,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②以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为文化创新的标准 ③积极奏响主旋律,集中力量发展经典文化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文化发展的责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
6. 难度:中等 | |
“红段子”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短信。其主要形式包括励志短句、哲理箴言、管理格言、警句良言、真情祝福、幽默小品等。“红段子”的出现() ①丰富了先进文化传播的内容和途径 ②激发了人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③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动表现 ④是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7. 难度:中等 | |
(题文)《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分钟。一天的录制结束之后,录制的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①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②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题文)2017年9月15日至22日,金砖国家文化节在厦门举行。从2015年6月16日至1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首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至今,金砖国家在文化方面开展的双边、多边交流,为增进五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金砖国家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 ①能够理解利益分歧,构建和谐的国家关系 ②可以促进文化出口,增进对相互间文化的认同 ③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提升金砖国家整体竞争力 ④可以促进文化创新,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9. 难度:中等 | |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这个坐标 ①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③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④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内各种相互激荡的文化的“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体现着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怀。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国歌立法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1. 难度:中等 | |
(题文)“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经》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这意味着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者人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③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题文)乡贤是乡村社会的黏合剂,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舍的荣誉感和社区的荣誉感,可以发扬乡贤文化中的道德力量,滋养今天的主流价值观。乡贤文化之所以能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 ①乡贤的人格修养迅速影响村民行为 ②乡贤的良好风尚能促进人的发展 ③贴近乡亲的乡贤文化,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乡贤人物树文明标杆,能提高村民科学素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旅游中的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等种种不文明的行为,有损国家和个人形象。为此,国家旅游局特制作系列公益宣传片——《文明旅游》,在央视黄金时段连续播放,以宣传文明典型,引导文明风尚。这表明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发挥好文明典型的榜样作用 ③思想道德建设应利用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等宝贵资源 ④思想道德建设中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4. 难度:中等 | |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只要有空地,就会有广场舞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这折射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②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15. 难度:中等 |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国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日前被列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①巩固和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②推广和传播了中华文化,彰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促进和助推了我国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传播 ④完善和丰富了国民认知,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公众人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纪录式综艺”的呈现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信息时代,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传统的家书日渐式微。2017年春节,某市文明网开展了“一封见字如面的微家书”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网友一起写家书、聊家书、晒家书。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微家书”形式 ①运用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家书的形式 ②是传统家书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在对传统家书的肯定中同时包含了否定 ④颠覆了传统家书纸质书写的内容和形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19. 难度:中等 | |
2018年春节,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动情演绎。“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用纯净的歌声唱出了自己对青春、理想和生命价值的感悟。这首只有20个字、却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的小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要 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②深入社会生活参与志愿服务,让一切文艺创作源泉充分涌流 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和诗以歌,将古人之思与今人之想融为一体,增强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20. 难度:简单 | |
“偏远农村多穷汉,讨个媳妇真困难,如今彩礼十几万,其他花费还不算,倾家荡产全抖完,拉下饥荒谁来还?”为此,多地政府出台彩礼“指导标准”,反对者认为民间风俗,无涉法律,而支持者则认为,政府应制定指导标准净化社会风气。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我们需提高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的能力 ②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③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落后文化会侵蚀民族精神,必须依法取缔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
21. 难度:中等 | |
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运用广泛,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 ③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22. 难度:中等 | |
(题文)半个多世纪间,人民币沿着新中国的文明进程一路走来,不断衍变,她周围的人们对战争、 危机和变革所持的态度,决定了她的设计,塑造了她的基因;她浸染着中国人在历史创造中的悲愤、呐喊、激情、喜悦与苦闷,过往的五套人民币最终拼接起了一个我们共同走过的时代。材料主要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文化的传承受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英国BBC公司为制作《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纪录片,特邀5名优秀中国教师到英国一所顶级中学任教,结果中国教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这种现象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中英的不同国情使中国教育模式难以融入英国 ③中英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是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④中英两国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两国师生矛盾难以调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通过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引领社会思潮,警示党员干部要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也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一定的文化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凝魂聚气的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25. 难度:中等 | |
《竹书纪年》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6. 难度:中等 | |
要破解漫画《叫卖》所反映的难题的有效途径是() ①将时代精神融入传统文化以增强其吸引力 ②依托科技变革传统文化的传递方式和手段 ③通过新兴媒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④加大对人们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
27. 难度:中等 | |
(题文)中医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西学东渐”的年代中渐渐失去应有的地位。目前,中医的实用价值广泛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缺乏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撑,中医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这表明,发展中医文化 ①必须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必须大力吸收西医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要全面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④要加强现代中医科学理论的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28. 难度:中等 | |
(题文)“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饱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智慧。在当代中国,“和”的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显示出超越传统的强大动力,“和”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根基之一,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目标之一,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动力源泉之一。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②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赋予了时代新内涵 ③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实现了包容与融合 ④为当代先进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29. 难度:中等 | |
采撷众多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化,其主要蕴含和表达了“家”与“国”的情怀,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节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①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 ②包含着生活中的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 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 ④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
30. 难度:困难 | |
(题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②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④“不忘本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颁发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图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2)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彰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其中许多人文故事、哲学思想、典章文稿,之所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其根衣原因在于其不仅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还蕴含着宝贵智慧和正确的价值理念。 曾经,我们出现了意识上的偏差,盲目追寻西方文化。年轻人热闹地庆祝西方情人节、圣诞节,中国的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却倍受冷落。在经济垒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不同民族的文化既要面对彼此之间的冲突,也要共同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挑战。不同民族文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加强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合理价值。 开放的中国在品尝别人带来的文化快餐时,不应忘了备好自己的文化盛宴去款待客人。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我们需要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和独特气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要增强文化自信,就应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谣与诗词是有别于通俗文化的艺术形式,他们共同承载着人们对“雅文化”的精神追求。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不少民谣,也正是因为其历经打磨后,刻画出人生的百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增厚人心的土壤,由此才成为“爆款”。诗词的用处,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滋养人心的养料。 当然,俗和雅,并非截然对立。雅,并不意味着追求“小众化”,不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雅,更不意味着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恰恰相反,所谓的“雅”,是要以“意义”驯服“庸俗”,用朴素纯粹的美打动人心。那些广为流传的诗词,不管是让人感动也好,引人深思也罢,不都因其有着独特的美才被人们传唱么?可以说,“雅”的品质,有时同样需要有“俗”的演绎,只不过,这种“俗”并非庸俗、烂俗,而是通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有意义的文艺作品滋养人心所体现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