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贵港市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③扩大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大力发展文化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意味着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进入机动车时代,但行车文明却没有相伴而至。随意使用远光灯、随意变换车道、不知道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造成极大安全隐患。这说明()

①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

③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建设文明行车风尚

④文明行车风尚的形成与其发展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18年1月的“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是难得一遇的三合一的天文奇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那些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人可能会想起“天狗吃月”的传说,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年人可能会讲一段科普知识,而那些中小学生可能在优酷或其它软件中寻找一段月食的形成动画。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

③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岳飞的“仰天长笑”,交织成文化中国不散的回声。流淌在中华儿女文化血脉中的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生活在海外的中华儿女每逢中秋佳节,都会感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题文)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A. 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 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 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近年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在全球有蔓延之势。2016年至今,国际社会已发生多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很多学者和政要都认为,这些问题的深刻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不同的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因此,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

①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促进民族的和解与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

④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由吴京执导并主演的《战狼2》不仅打破多项华语票房纪录,还创造了国产片在海外影院爆满的上座状态。这说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在自我发展中不断走向世界

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③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是以网络的出现为标志

④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 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 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 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文化发展中,教与文化是互相作用、互为前提的,教育使得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而文化又给予教育以存在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教育使得文化得以发展,是因为()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复古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通过变革社会制度有力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教育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④教育可重演历史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经典阅读节目-《朗读者》以一个主题词作为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通过聆听嘉宾的朗读,让人们感悟到吟诵美文篇章带来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共鸣。观众不仅参与了情感的互动,更在活动中受到人生的启迪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②文化产品要满足人们对不同性质文化的需求

③文化创作要注意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虽简短,但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题文)中国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值得大加推广。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②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潮。蚌埠市一些中小学也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市区某校师生们穿汉服、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据了解,部分学校安排每天的晨读时间,师生们同阅经典,与圣贤作伴。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淬炼出的精华,让孩子从小诵读,既增长知识,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阅读,使一大批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学校开展穿汉服、诵经典活动的文化价值。

(2)请你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广告限20个字以内。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汉字的源头,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现代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注入了力量,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甲骨文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它的合理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政治新道路:“这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济新前景;“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这是“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的安全新局面:这是“并育而不相害”的文明新气象。

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运用文化多样性有关的知识分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途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