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题文)近几年来,在推进治国理政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就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主要是基于( )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并促进经济、政治不断地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2. 难度:中等 | |
(题文)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2017年年底,遵义市撤地设市20年发展成就展令人瞩目,集中展示了遵义发展的累累硕果,各县(市、区)呈现你追我赶、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遵义精神”,将进一步激励遵义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遵义精神” 表明 ①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能够带动地区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
4. 难度:中等 |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也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表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 ①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同步 ③受国家经济、政治因素制约 ④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我校某社团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活动分享丰收的喜悦,目前已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强化文化的同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先生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东风破》《千里之外》等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下列可以支持“教育强则国家强”这一观点的有 ①教育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②教育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2017年岁末,集结9家博物馆(院)代表性文物的《国家宝藏》电视节目,邀请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纪录片综艺”的呈现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借助电视节目创新,剪纸、纂刻、青瓷烧制等越来越多的非遗技艺找到了传承发展的新途径……融入现代生活,传统文化再发新芽。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融入现代生活是传统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②传统文化再发新芽的关键在于促进传统文化呈现形式的创新 ③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④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2. 难度:中等 | |
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意义。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加,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大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部分游客素质偏低,乱扔垃圾、乱刻乱画,造成破坏。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当地由政府有关部门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遗产、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重视保护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材料二: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3)为使更多人了解《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这部纪录片,请你撰写两句宣传标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