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8环足球世界杯赛于7月在俄罗斯举行。 ②2018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阿联酋和南非。 ③2018年8月20日,李先生在东江花3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 ④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2. 难度:中等 | |
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是基于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网络上曾出现过“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有说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与科技的重要作用。以下关于文化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
5. 难度:中等 | |
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有关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的电影,都曾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些经典电影包括:《地道战》、《地雷战》、《青松林》、《艳阳天》、《金光大道》、《鸡毛信》、《在烈火中永生》、《上甘岭》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A.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人 B.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7. 难度:简单 | |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集律诗、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形式简单、内涵丰富、深邃。既有韵律、书法之美,又有道德、教化之功。我们既能从中感受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道德力量,又能被“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唤起建设祖国的昂扬斗志。这说明() A. 优秀文化集多种文化形式于一体 B. 楹联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 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
8. 难度:中等 | |
“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题文)某校在学校操场里建设了混凝土雕刻《劝学篇》一书,将荀子的《劝学篇》一文全部刻于其中。师生可以在此朗诵《劝学篇》,进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感受古代的优秀文化。这一措施的实施 ①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力量的展现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二十四节气”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1. 难度:简单 | |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河北某地以文化为魂,将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厂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丰富了村庄的文化资源。这样做是基于: ①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③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2. 难度:中等 | |
2017年3月28日,李克强在奥克兰总督府会见新西兰总督雷迪时强调,中新两国都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联通人类的梦想,中方愿同新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密切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使中新友好与合作在新形势下更上一层楼。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应完全不同 ②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 ③各民族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保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①传统孝道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 ②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③只有全面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才能使文化发展不失根基 ④传统孝道文化能够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14. 难度:简单 | |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 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
15. 难度:中等 | |
(题文)“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现实是结果,历史就是条件。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正是为了确立前行的方向、标定进步的坐标,更好地走向未来。该观点 ①启示我们要重视从史书典籍中汲取营养 ②强调不能割断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强调要重视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④说明正确历史观决定着社会文明发展趋势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
17. 难度:中等 | |
2017年8月5日,由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所发起并主办的“2017年首届四川省《红楼梦》研究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红楼梦》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一批优秀的华裔创作人员用自己在西方所学专业知识,加之对原作的理解,对其大胆改编。既基本忠实于原作,又采用西方人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诠释。曾在旧金山歌剧院这个世界一流舞台上,美国观众通过这部剧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材料说明 ①推动文化形式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要用美丽的中国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③文化创新能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 ④文化创新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
18. 难度:中等 | |
(题文)龙泉青瓷,以釉色、釉面开片和造型取胜的审美追求,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在继承青瓷传统静雅之美的基础上,借鉴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形式,开创了器形小巧的端庄大气之风,备受市场青睐。这说明 ①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③艺术创作应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作的根基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20. 难度:中等 | |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莫言的成功表明文学创作应 ①立足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认同外来文化 ④发挥文艺工作者的创新主体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
21. 难度:中等 | |
(题文)《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央视推出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入选的诗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重温经典,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透过诗词之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意味着 ①“豪迈”与“飘逸”总是无法包容 ②“陌生”中往往隐含着“熟悉”的韵律 ③“经典”与“流行”两者同出一辙 ④“古典”之美在“现代”文化中流淌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
22. 难度:中等 | |
信息时代,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传统的家书日渐式微。2017年春节,某市文明网开展了“一封见字如面的微家书”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网友一起写家书、聊家书、晒家书。“微家书”形式 ①运用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家书的形式 ②是传统家书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在对传统家书的继承中有所发展 ④颠覆了传统家书纸质书写的内容和形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孝”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遵循先辈教诲,坚持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孝”文化。 也有人说,“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所以,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残害人性、盲从盲信、极不平等为特征的“孝”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剔除之。 请运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
24. 难度:中等 | |
一些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园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保护好古文物、古村落及传统建筑的合理性。 (2)请你就如何保护古建筑、古村落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古诗词中的名句佳篇浩如烟海,不可胜数。那些动人的诗词,运用优美的语言、意境、艺术将人生哲理、高尚情操与正能量表现出来,那些被诗歌史列入并大力传扬的诗人、词人,通常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留下了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句。《中国诗词大会》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中国古诗词通过央视等媒体播出,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让电视文艺节目蕴含民族文化之美,是媒体入的责任。近年,各种主题真人秀节目竞相上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以极高的收视率取得巨大的商业回报,但节目的创意大多是舶来品。针对文化传媒的发展路径问题,有人认为,大量引进国外节目创意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传媒的发展,应鼓励引进;而有人则认为这样会让我国的文化传媒囿于模仿难于突破,应限制引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重温和分享古诗词之美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把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