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合肥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①②③    B. ②①④    C. ③①④    D. ④②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面……”绘画中蕴含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得辩证法的画家,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这一判断主要说明

A.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B. 哲学是一门科学之科学

C.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工作者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基于

①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②哲学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郭沫若有一段名言:“诗人与哲学家的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的利器是纯粹的直观,哲学家的利器更多一些精密的推理。”某班同学对此观点展开讨论,主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诗歌与哲学都是为了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抽象规律

②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能通过哲学家精密的推理表现出来

③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有利于促进哲学家产生更精密的推理

④纯粹直观的诗歌作品能反映诗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题文)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两种观点

①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②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 ③同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④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思维寓于身体之中,但在人死亡时就成为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一观点可以论证的问题是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 哲学与时代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7年11月30日凌晨,《自然》杂志首次在线发表我国首颗暗物质科学卫星“悟空”(DAMPE)的探测成果:中科院科研人员成功获得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这是粒子物理或天体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发现。这一发现表明

①科研人员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人类思维与未知世界具有同一性

③创新是推动认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层面上,一方面与时代特征相联系,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革相联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应从中国一百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变迁和它们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进行考察。”这一论述表明

①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如实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③真正的哲学应当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重现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东西方文明的对话,需要当代哲学家的创新。这种锐意创新必将因破解复杂的现实问题而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充分说明真正的哲学

①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升华

②能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③对时代发展有塑造和引导功能

④是对社会具体规律的一般抽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辩证法法则,就会懂得人生的幸福就是内心的和谐淡定与满足,就会有怀抱天地的胸襟,包容万物的情怀,去小气养大气,不汲汲于名,不戚戚于利;就有姜子牙垂钓渭河边的专注,诸葛亮躬耕隆中的从容,安然于“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冷清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这说明

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的观点相近的是

A.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②要命令自然,要必须服从自然

③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④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我们在处理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上,中国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才可以让人类走出能源危机。在能源问题上之所以需要“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说明了

①人们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作为行动的基础

②人们对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一定的哲学智慧相联系

③正确的哲学是人们能否处理好能源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④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国能源问题的解决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C. 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D.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之所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改变的经典思想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指导社会变革和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颈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狼孩”现象佐证了(  )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意识活动

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

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

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漫画《等地心吸力发挥作用》(华君武)中人物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他

A. 夸大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B. 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C. 否认了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

D. 忽视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 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 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 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这一调整体现了

①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规律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不可变的

③计划生育的国策是人口政策调整的依据    

④人口因素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客观要素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告诉我们

A. 人只能服从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B. 规律是人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的

C. 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阅读下列名言,回答问题。

A.“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B.“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程颐)

C.“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

D.“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

(1)上述观点分属什么哲学基本派别?请说出你这样划分的依据。

(2)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评析张载、狄德罗的哲学观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次宪法修改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的有关知识,说明确立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的依据。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但由于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