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自主发射绕月卫星的知识产权,从而在太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成果,从文化的形式来看,属于

A. 理论    B. 思想    C. 科技    D. 文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后一桶金”。有人说:“文化产业是无污染的产业”。这种说法

A. 正确,饮食文化有利于身体健康

B. 正确,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C. 错误,网络文化会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道德滑坡

D. 错误,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作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人民网载文指出,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关键在抓教育,要重视经常性的教育,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强调抓教育是因为

A.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B.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文化的形式

C. 教育是塑造人们文化素质的物质力量

D.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于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书。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8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而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优秀文化可以提升综合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下列对两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等同

②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决定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印刷媒体的推广    C. 广播的出现    D. 网络技术的推广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某电视台的节目《今日视线》以群众提供的线索为新闻题材,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这说明,进行文化创造要注重

A. 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B.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C. 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D. 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④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这其中“现代设计”功不可没。现在许多国家政府与经济部门都已经意识到,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实际需要两种生产力: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以艺术与文化为依托的“现代设计”就是第二生产力。但是中国现在是设计方面的“山寨大国”,一味的模仿意味着创意衰竭。创意经济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请你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中国创意如何走出困境?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之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了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