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知 ②市民观看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 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 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
|
2. 难度:简单 | |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3. 难度:中等 | |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隆重开幕,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产生了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产生了思想的时代。这表明 A. 文化为人类社会特有,形式丰富 B. 文化直观如实的反应社会现实生活 C.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 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4. 难度:中等 | |
2017年11月18日,首届江西省兴国县“四星望月”美食旅游节暨第九届兴国山歌艺术节盘式开慕,活动共有客家美食、山歌擂台、民俗表演、沙雕艺术、乡村旅游、摄影展览等十项: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新时代江西赣州人的文化生活状况。这说明 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2018年4月24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面包糕饼专业委员会、云南省食品行业协会及昆明焙烤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月饼文化节”在昆明成功召开。文化节对树立名优品牌,展示不断创新的中秋文化,提升月饼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 ①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一定的经济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前提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6. 难度:中等 | |
2017年11月19日,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圆满闭幕。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艺术节展演共45台剧目,荷兰舞蹈剧场现代舞《狩猎我心》等15部剧目出票率均达到100%。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卡塔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多部作品广受欢迎。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要尊重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2017年我省申遗工作成绩斐然,在继厦门鼓浪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10月11日,宁德市霍童镇黄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遗成功有助于 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挖掘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这一文化继承的核心 ③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 ④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2017年9月7日,以“丝路精神·时代丹青”为主题第四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中,人们既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篆刻作品,也可以领略到毕加索、达利、米罗等国外艺术家的杰作。中国符号与国际元素相互碰撞让展览呈现出一场精美绝伦的艺术盛宴。此次活动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有利于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推动中西文化的趋同 ③既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众传媒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 ④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 ①坚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 ②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坚持平等原则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
11. 难度:中等 | |
2017年11月4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盛大开幕。西博会以“中国西部·世界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全球90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国家馆数量为历届西博会之最。在本届西博会期间,四川清音、遂宁杂技、观音文化艺术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展会现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自然遗产 ④决定人类文明的演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方方面面,于文明而言,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由此可见 A. 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B. 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C. 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 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15. 难度:中等 | |
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这说明 A.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B. 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 C. 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 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
|
16. 难度:中等 | |
传统文化由于历史悠久,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使得许多新生一代很难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和思考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启示我们 A. 传统文化需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B. 传统文化的精髓已不符合现实生活 C.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 D. 要改造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
|
17. 难度:中等 | |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 A.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 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 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
18. 难度:中等 | |
“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推崇的自我修身方法。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做到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可见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③党的建设要全面吸收传统思想 ④儒家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材料表明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
20. 难度:中等 | |
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应该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扶持流行文化 ③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21. 难度:简单 | |
中学生假期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从中受益匪浅。中学生从古典名著中学到了许多文史知识,说明中学生提高了 A. 知识文化修养 B. 思想道德认识 C. 思想道德情感 D. 思想道德修养
|
22. 难度:简单 | |
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属于 A. 政治修养的重要内容 B. 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C. 心理修养的重要内容 D. 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
23. 难度:中等 | |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前辈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秧必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
24. 难度:简单 | |
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做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这种观点说明 ①人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②人们需要把传统文化化做养料吸收 ③人们对待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④人们不要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它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古人从日光中意识到,“辉光所烛,万里同晷”。然而同是时间,有人感觉它如年轮,一圈圈积累成参天大树;也有人感觉它如流沙,飞流不止,无可奈何。时间观不同,意义感就大不相同。有人是应时型时间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人是宿命型时间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人是奋斗型时间观,“不驰于空想、不鹜于应声”。怎样的时间观引致怎样的存在方式,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生命精彩和社会形态。 时间不会等待,时光不会倒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看似无穷无尽的时间,其实是有方向的,谁也无法逆时间而行。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何其多,今日之日须臾期,“今日”的价值,远胜于“昨日”和“明日”。时间中藏着怎样的答案,酝酿着怎样的奇迹,只有奋进者最清楚。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有关知识,阐述人们对时间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及影响。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
27. 难度:简单 | |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请简要说明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
28.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某校组织高二学生写《弟子规》读后感引起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弟子规》中讲述的守则与规范己成为约定俗成的礼仪之举,是当下己经缺失并且亟待传承的传统文化。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摧残孩子的心灵,是利用传统文化否定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