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 ) A.文化对社会有重要影响 B. 人们在时间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 文化能够增强人得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
2. 难度:中等 |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
3. 难度:中等 | |
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2018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6周年。76年来,“文化为什么人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
5. 难度:中等 | |
(题文)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中国文化季”从2015年8月至12月底在英国举行。近年来,中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近200多个不同规模的中国文化节、艺术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成果。给上述材料拟一个新闻报道题目,最合适的是 A. 中国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加强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C. 用艺术讲述中国,以文化对话中国 D. 中国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7. 难度:中等 | |
春晚作为国人的文化“年夜饭”,承载着许多期待。2015年央视春晚史无前例地设置了两个演播厅,双演播厅的设置,除了提升观众观看体验、便于演员贴近观众外,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搬运道具的时间,提高了节目播出的流畅性。这启示我们要 ①重视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主要途径的作用 ②立足实践,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 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镰刀、风车、墨斗、草鞋机、织布机.....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四川省平昌县首个农耕文化展示中心于近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勾起了许多人对过去的记忆。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9. 难度:中等 | |
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被称为“现代文盲”。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虚无主义 ④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1. 难度:中等 | |
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的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3. 难度:简单 | |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
14. 难度:中等 | |
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 ①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
16. 难度:中等 | |
“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2015年9月10日,苹果新品iPhone6s的发布,瞬间成为全球最热话题,再次引发一波久违的苹果热。iPhone6s这个词从未在主流媒体报道中缺失,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苹果电子引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①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呈现双向运动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18. 难度:中等 | |
文化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元素。换一个角度看,文化其实是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消费者购买到一样产品,所得的不仅仅是这个产品带来的实际功能,还有产品品牌的文化附加值。 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 ①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 ②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动力 ③表明经济离开文化就无法存在与发展 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9. 难度:中等 | |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
22.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在城镇化、工业化大潮中,不少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同时,有一些地方兴起了“古镇古城重建风”,往往是“拆了真文物,造了假古董”。城镇化与文物保护似乎成了一个悖论。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①文化应当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②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应保护好传统建筑这一凝固的艺术 ④保护文化遗产能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
23. 难度:简单 | |
书法家孙伯翔因其在魏碑理论和创作方面独树一帜,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究其原因在于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灵感,并将魏碑风骨般的人格魅力带入书法创作的实践中。可见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②文化创新必须反对“守旧主义”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历时三年的修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一些词语的新义、新用法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如“土豪”“理财”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上述增补表明 A. 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与时俱进 B.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C.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变革 D. 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基础,继承是发展的要求
|
25. 难度:中等 | |
“群众文化,是全部文化的母体,是众多文化模式的根基与源头。‘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是被文化发展证明了的一个基本规律。脱离了群众文化,专业文化势必曲高和寡、干涸枯竭,没有前途。”这段话说明,推动文化创新需要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发展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③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 ④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26. 难度:中等 | |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要求各级学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纲要》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
|
27. 难度:困难 | |
大理是文献名邦。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化,列入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处,拥有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和许多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一样,白族文化也面临着濒危与消失的困境,大理的“非遗”保护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支持下,“抢救白族文化”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比如,在重点地区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让白族大本曲、吹吹腔、白族对歌、弥渡花灯等代代相传;让白族歌舞、戏剧进入校园社区,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使“非遗”的保护传承成为“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载体。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抢救白族文化”的意义。 (2)分析材料中“抢救白族文化”的举措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襟、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
|
29.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古人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当时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党章,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2)现阶段,我国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