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题文)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学生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②除夕之夜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 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
|
2. 难度:简单 | |
朗读,是一种习惯,也是对于生命进行升华,以文学的汁液浸透生命的深度。央视大型情感文化类节日《朗读者》通过一片散文、一首诗,一封家信等,把观众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从而震撼心灵,产生共鸣,让心灵受到感动和愉说。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人们在朗读活动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朗读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题文)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能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4. 难度:困难 |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句子体现的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C. 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D.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
5. 难度:中等 | |
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6. 难度:简单 | |
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近期,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再度引发共鸣,为广大观众喜爱。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与源泉 ②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促进人的发展的物质力量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7. 难度:中等 | |
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9. 难度:中等 | |
(题文)歌舞是中国戏曲的特色,歌舞本身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戏曲的着重点是故事,而歌舞只是“技”,“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述说明: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也重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0. 难度:困难 | |||||
(题文)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比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 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 ②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 ③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1. 难度:困难 | |
中华五千年文化,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峦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2018年1月22日,纪录片《创新中国》在央视播出。该片聚焦我国在信息技术、中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与海洋探索等最前沿领域的科学突破和最新潮的科技热点探索,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描绘出当下中国科技创新实践的宏伟与浩大,以小切口、全视野、大立意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辉煌成就,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和赞誉。这说明 ①纪录片等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人民群众是否认同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唯一标准 ④社会实践是人们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消费增加促使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
14. 难度:困难 | |
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②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 ③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 ④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5. 难度:困难 | |
2018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单位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④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6. 难度:困难 | |
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及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③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7. 难度:困难 | |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④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9. 难度:困难 | |
“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0. 难度:困难 | |
文言文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简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用古诗词为“为什么要学古文”作出注【解析】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中华经典古文因其源远流长而应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1. 难度:困难 | |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华文化寓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之中 B.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 C.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 D. 由中华文化演化出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
|
22. 难度:困难 | |
今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任务要求我们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 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 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23. 难度:困难 | |
近些年来,在资本热潮冲击下,部分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产品借助工业化生产流程,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由此可见 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②影视剧制作要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 ③工业化生产不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 ④强化对影视市场的监管迫在眉睫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
24. 难度:困难 | |
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也传递真善美。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着 ②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③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 ④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25. 难度:困难 | |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 ①反对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取向,阻断不良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②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文化的辨别能力 ④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6. 难度:中等 | |
2017年5月5日,中国上海,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进行首飞,几经反复,历经风雨,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梦想,终于开创性地成为现实!中国的大飞机实现了“一飞冲天”!C919的研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不同的系统集成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关联,取决于飞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在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航空制造业是航空产业的根基,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简要说明C919首飞成功的意义
|
27. 难度:中等 | |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浪漫情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灵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 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 对于当下的古诗词热,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驳斥。
|
28. 难度:中等 | |
2018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30亿人;全球2300余座城市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土化节日。 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
|
29. 难度:困难 | |
教育部通知,从2017年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4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年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 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而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惊醒日本右翼、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性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