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为有效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不少地方政府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大量流动人口无差别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共同体意识或“家园观念”。 这表明 ( ) ①树立“家园观念”是每个中国人都具备的文化素质 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③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人们的文化意识受文化活动或文化环境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具有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①宗教 ②文字 ③语言 ④信仰 ⑤科学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
3. 难度:中等 |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 ( ) A. 文化创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
4. 难度:简单 | |
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有利于向全球输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吸引旅游和投资,还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重视推广国家形象是基于( )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源泉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④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 ①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②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③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④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书信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把创作的小说寄给了出版商,过了一段时间未见回复,就去信询问。 他只在信上写了一个问号,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出版商的复信——一个惊叹号。 不久,雨果的作品出版了,它就是巨著《悲惨世界》。 雨果和出版商间奇妙的书信主要体现了 ( ) ①标点符号是雨果作品出版的关键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 ③作为文化的标点符号也会凝聚成精神力量 ④优秀文化可以启迪智慧,丰富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7. 难度:简单 | |
2017年6月10日,由宁德市文广新局、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周活动“匠心不朽”——宁德市非遗技艺展示在市艺术馆启动。本次遗产日以“保护非遗——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为主题,邀请我市12个非遗项目参加展演,充分展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举办该展览的文化生活依据在于 (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党治国理政实现强国梦想指导思想的来源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④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有标识 B.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C. 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10. 难度:中等 | |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的出现( ) A. 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 B. 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D. 传媒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
11. 难度:中等 | |
媒体是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与周边国家媒体开展交流合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营造于我有利的周边舆论环境。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文化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②传媒能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 ③传媒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 ④媒体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邻国对中国主张的理解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12. 难度:中等 |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某市为了弘扬孝道,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有“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人郭正为节省粮食供奉母亲,决定埋掉儿子。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的孝文化应该摒弃传统孝道而从头开始 ②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 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 ④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要弘扬孝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14. 难度:中等 | |
2017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农历三月十四)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每一次的黄帝陵祭祀都在规模、礼仪、供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农业、政治、军事、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每年的祭祀都有上万人参加,包括大陆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等。这表明( ) 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全面继承祭祀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为了写《铁路工人》,趴在拉煤的火车上待了15天;巴尔扎克为了生动刻画《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长期的生活体验;李白、杜甫写了那么多精彩的作品,都是靠脚走出来的,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成就了他们的经典作品。这说明文学作品的创作要 ①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②从社会现实出发,不能有虚构成分 ③广泛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认真观察社会与生活,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C. 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相互借鉴平等交流 D.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17. 难度:中等 | |
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 ③ 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的文化融合过程 ④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中华文化是在台湾人的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喝在水里,是DNA。能改变吗?不能。”这说明 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
19. 难度:中等 | |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 中华文化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 中国园林艺术无与伦比、世界第一 C.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D. 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
20. 难度:中等 | |
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曾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行诸文字。如果不是他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这说明 A. 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着巨大作用 D. 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
21. 难度:中等 | |
由上海社科院撰写的蓝皮书《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7)》5月13日正式发布,蓝皮书指出:未来五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入了新阶段,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深刻变化,上海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据此有人认为,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同以前的文化一刀两断,自主创新,不拘于前人。这种主张( ) A. 具有革命性质,符合马克思主义 B. 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C. 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D. 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
22. 难度:简单 | |
2017年8月28日上午贵州纳雍县发生的山体滑坡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并指导开展救灾工作。大灾面前,各族人民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舍己救人,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23. 难度:简单 | |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印度)取经,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 )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 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
24. 难度:中等 | |
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是一致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5. 难度:中等 | |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当( ) ①从根本上彻底铲除落后思想、腐朽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②提高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 ③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26. 难度:中等 |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在我国应运而生。广场文化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群众喜闻乐见,具有灵活性、普及性、容纳人数多的特点,而且寓教于乐。市民在参与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启迪感悟,因而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1)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的。 (2)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特点。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在英国广播公司( BBC)电视台播放,引发网民对中外基础教育差异的讨论。 中国网友认为中国教师做得不够好,不够尊重学生;也有认为英国学生太懒。英国观众中认为中式教育管得过多过严,从而使学生缺少了质疑、批判和创新的能力;有人认为英式教育管理过于宽松。事实上,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应互相尊重。 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传,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面对迥异的中英两国教育,两国人民为什么会在交流中产生共鸣?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端午节期间,全国各地开展活动让端午传统文化进学校、入社区,组织包粽子比赛,让孩子学做香包,进行端午节日文化讲座,在特色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风情,让节日有滋有味,丰富厚重。 但是,要传承端午节文化,还应该注重创新,可以在深挖端午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推出端午吉祥物,开发设计端午文创产品,制作有关端午内容的影视作品等,用现代元素给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带来更多新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知识,简述如何让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真正具有文化的味道。
|
29. 难度:中等 | |
为促进文化发展,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意见》要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不断丰富形式,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1)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析材料中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做法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2)《意见》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根据此要求,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短小精悍,每条限15字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