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参加居委会或村委会选举 ②学校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3周年活动 ③商场打折促销活动 ④中国与巴西的艺术家们举行“万里共婵娟”交响音乐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
2. 难度:简单 | |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的举办了“品味书香,文化校园”世界读书日演讲比赛,有的举办了“传承优良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主题图书展等等,让人们感受书香韵味,提升文化素养。这说明: A.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 读书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途径 C. 人的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D. 读书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3. 难度:简单 | |
《战狼2》上映以来,几乎场场爆满,凭借良好口碑产生的“自来水效应”,《战狼2》目前累计票房突破50亿元,创造了多项票房纪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D.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
4. 难度:简单 | |
“蚁族闹蜗居,神马架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B.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D. 文化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
5. 难度:简单 | |
2018年5月18日是第四十二个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举行。全国各地博物馆围绕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开展多项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这说明 A. 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B. 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C.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多彩 D.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6. 难度:简单 | |
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A. 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是有形的、强制的 D.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7. 难度:中等 | |
2017年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论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与保护实践为主题,全面阐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张。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A.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 保护文化遗产能够维系社会的稳定 D.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2.通过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政府尊重文化多样性,增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之所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的进步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古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于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中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A.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B. 人口迁徙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 C. 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D. 人口迁徙对当地经济产生极大影响
|
9. 难度:简单 | |
依托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表明现代大众传媒 A. 已逐步取代传统传媒形式 B. 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C. 能够传承、创造文化 D.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
10. 难度:简单 | |
2018年“欢乐春节”活动走进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办上千场活动,将新春的喜庆带到海外,让“中国年味”香飘全球,给世界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举办“欢乐春节”活动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③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
11. 难度:简单 |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表明中华文化 A. 博大精深 B. 源远流长 C. 兼收并蓄 D. 求同存异
|
12. 难度:简单 | |
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而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则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的特征,具有内敛性强的特征。这说明 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 中华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13. 难度:简单 | |
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参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又吸收了现代公寓楼的优点,既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北京菊儿胡同的设计体现了 A. 传统习俗的继承 B.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传统思想的继承 D. 传统文艺的继承
|
14. 难度:简单 | |
即将到来的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拜年等。这表明 A. 传统风俗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 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积极作用 D. 传统节日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15. 难度:简单 | |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是因为教育 A.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B.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C. 能够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D.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16. 难度:简单 | |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文化的基本载体 B.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17. 难度:简单 |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又有封建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新民主主义文化;伴随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①科技的进步 ②思想运动 ③生产力 ④社会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8. 难度:简单 | |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是在微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的优点和特长,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B. 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C. 中华文化异彩纷显 D. 中华文化相互融合
|
19. 难度:中等 | |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蓄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这说明 ①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②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 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继“感动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体坛风云人物”之后全新策划推出的一项大型文化人物评选活动。2017年12月15日第六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用文物沟通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陈建中、在南非为传播中华文化奔走的女英豪陈玉玲、首位获得“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称号的华人左贞观、用中国音乐与世界对话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等10人获个人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融进去”的国家品牌“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获集体奖。在比利时传播中华文化、创刊“今日中国”杂志的姐妹丽娜与安娜和领导建立全球第一个孔子学院的美国人丹牟德获特别贡献奖。获奖者来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领域,每一位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开展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高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火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 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然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这些节日正在逐渐丧失魅力。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外国的“洋节”在我国却越过越红火。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