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6年以来,“套路、小目标、洪荒之力、蓝瘦香菇”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这些网络热词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绪,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这表明“网络热词” 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②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反映了人类某些实践活动需求 ④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 ②2017年我国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2016年8月6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开幕 ④2017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庆祝建党96周年演唱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深挖平凡人生,传递爱与正能量,以关注入文情怀的内容博得了百姓的盛赞。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作品总是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 ④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逆反。这说明文化影响人的 A. 实践活动 B. 生活方式 C. 交往方式 D. 思维方式
|
5. 难度:简单 | |
你能从下列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①民族传统文化 ②民族团结精神 ③文化创新能力 ④法制的不断健全 ⑤民族风俗习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
6. 难度:中等 |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成为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将清明节法定化,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7. 难度:中等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7月10日至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40届会议,对今年的26处申遗遗产地进行审核。这其中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和申请文化遗产的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中国有望成为继意大利后,第二个世界遗产50+俱乐部(世遗数量≥50)的国家,赶超意大利(51处)指日可待。世界之所以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2017年3月30日,正值农历三月初三,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迎来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赶歌圩、祭壮祖、赏民俗,壮乡广西到处都是“歌舞的海洋”,海内外宾客纵情体验独具魅力的壮文化风情。庆祝民族节日 ①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说明文化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航拍中国》是一部利用航拍技术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纪录片。该系列片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化产品优劣 ②文化产品的创作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③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④技术创新有利于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
13.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文化角度看,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 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 D. 通过自我教育,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
14. 难度:中等 | |
我国有绵延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文化。不少老人心中仍深植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于住了一辈子的房屋,很多人宁可去世之后留给子女继承,也不愿意抵押养老。因此,真正青睐“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对于下列四种文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经专家认定,①是汉字的雏形 B. 按演变顺序,②应排在③之后 C. 从起源上看,正式汉字从①开始 D. 从地位上看,③④是辅助性字体
|
16. 难度:中等 | |
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7. 难度:困难 | |
“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化哲思。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可知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2016年9月3日,以“传承国学经典,重塑文化大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国际高峰论坛在北大举行。论坛纵论中国古典文化与历史典籍,以期将将历史上先贤思想与当今时代相组合,重构国家思想、国家精神。这些古典文化与历史典籍 ①魅力无穷,被列为中国正史之首 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③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为传承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20. 难度:困难 | |
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①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 ②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 ③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在总体上获得巨大进步。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有所蔓延。我国一些领域出现道德失范,其历史原因在于 A.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B. 文化市场的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C. 市场经济导致社会群体价值取向多样化 D. 封建思想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
22. 难度:中等 | |
某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开始评选。“草根奖”坚持“民间设奖、群众评奖、奖励百姓”的做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和谐社会建设。这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是亿万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要重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应开创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新局面 ④能激发亿万人民参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
23. 难度:中等 | |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探讨会中,某高二同学以“‘阳光、辛勤、感恩’来表达学校阳光爱心社为树立美好的价值目标、凝聚不竭的前行动力”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通过提升公民基本素养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 ②事例反映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符合主题 ③事例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 ④事例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来推动文化创新,符合主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4. 难度:困难 | |
罗素说:“科学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善可恶。”这启示我们 A.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B.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 要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
25. 难度:中等 | |
“后殖民主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发达国家通过控制全球经济来继续维持着他们的统治地位。但更加可怕的是,他们妄图从思想上、从文化上控制着整个世界。比如电影世界的规则由他们主导,电影的方向由他们决定。好莱坞电影统治全球,甚至其他国家的电影也都被发达国家控制着。电影当中的这种“后殖民主义”倾向 ①是人们的文化选择多样化的必然结果 ②是由于传统民族习俗根深蒂固造成的 ③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 ④是资本主义思想在精神生活中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
26. 难度:中等 | |
“广场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讲是新时代的产物,即便是在权威的辞书——《辞海》中也难觅它的踪影;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讲,广场文化又有着悠远的历史。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文化”与过去已有了很大区别。确切地说,广场文化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演讲、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体现出的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场文化就是专指后者。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既有体育健身,又有艺术表演;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众娱乐。人们在广场文化中自娱自乐,陶冶情操、净化身心。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广场文化的认识。
|
27. 难度:困难 | |
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甚至号召西欧向中国学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而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统治的末期,经济、政治日趋落后,“西学东渐”形成热潮,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系统地把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等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热”和“西学东渐”文化现象。
|
28. 难度:困难 | |
地名不但记录着城市山川地理等自然元素的历史变迁,也反映城市功能的变化轨迹,更蕴含有传统文化的因子。沈阳市有很多地名与传统历史文化相关,例如建设大路、保工街、卫工街、启工街等。有些城市在进行地名命名的时候,热衷于使用洋名。为规范地名命名,北京、广东、河北等地政府出台地方性规章,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地名作为本地地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谈谈禁止使用洋名的正确性。
|
29. 难度:中等 | |
泱泱华夏,自古以来就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歌赋灿若繁星,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与喜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然而,多年来西学东渐,思潮纷起,物质至上的喧嚣湮没了古典文化的清雅,不少诗歌及诗人无可奈何地走向寂寥乃至没落,以至于有人感叹诗词不再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选手、嘉宾老师、主持人都成为了网红,围绕着诗词的各种热议掀起了诵读中华诗词的热潮,使观众在诗词的吟诵中,为传承中华文化、提振民族自信、发扬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及契机。 当然,《中国诗词大会》目前多呈现于背诵、记忆的环节,也引起死记硬背的异议。然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诗词是最佳的文化启蒙,通过诵读中华诗词,重拾中华文化的精髓,探寻诗与远方。我们更希望从诵读延伸到创造,锐意创新,让植根于中华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在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的手中代代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请运用中华文化有关知识,批驳“诗词不再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