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剑。”这句话表明

A.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

B.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C.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发挥文化交流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促进一带一路、经济联系、政治互信作出新努力。这说明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 文化交流能消除国家间分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A.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 优秀文化能够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C. 文化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D. 优秀文化能够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礼仪,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不仅是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以上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透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由材料可知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教化

②文化交流和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随着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对抗悄然进阶为“共享春天”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小说作家已从单一的传统出版流程当中跳脱出来,纷纷跟上了“以电子书先发,纸质书紧随其后”的新节奏,并由此从中大大获益。上述材料表明

A. 科技进步促使传递文化方式发生变化

B. 新传媒取代旧传媒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C. 纸质书仍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的传媒

D. 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剪纸作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的剪纸艺术最早始于西汉,宋代时剪纸形式变得多样化,到了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了鼎盛时期。下列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剪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日廉,不污日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党的十九大提出弘扬“清正廉洁”的价值观。这表明我国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一脉相承,具有强大生命力

④具有鲜明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甲骨、金属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A. 人类认识活动的发展推动着文字载体的进步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C. 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D.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81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基于

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C. 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D. 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定功能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和他的团队推进了我国火炸药技术的发 展。为攻克难关,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冬天的塞外靶场气温常常达到零下二三十度,他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他寸步不离在靶场达半月之久。王泽山的事迹

①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②彰显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说明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④有助于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A. 要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摒弃一切外来文化

B. 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C.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D. 既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中美国际友好学校活动中,一名中国学生用笛子为大家独奏了一曲《小放牛》,使来访师生感受到了天真活泼的中国牧童的快乐情绪和浓浓的田园风光。这说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被誉为“中国民歌之乡”的高邮,自古就以“淮上风情”、“淮下俚里”著称。几千年来,高邮的水乡儿女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融合了里下河地区稻作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雅文化等多种元素,使高邮民歌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这体现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乡音”不仅是张口说话的交流方式,更是蕴含浓郁乡愁的文化符号。但随着大量人口迁徙等因素影响,乡音有可能成为过去式,保护、传承方言成为很多城市的思考题和必答题。留住乡音,是基于方言

A. 体现了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B.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C. 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D.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般形层,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前行。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表现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精神

B.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团结精神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创造精神

D.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梦想精神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可见,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制高点

④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五十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文明家庭区别于一般家庭的重要表现就是,他们更注重言传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这告诉我们

A. 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B. 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C. 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传承家庭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我国西部各族人民在久远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日、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

①来自于西部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③相互吸收,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

④能够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网络文化现象”,如美女主播、微博微信、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对待这些网络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 大众传媒不利于文化的健康发展 B. 须加强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

C. 引导网络文化取代传统文化 D. 科技创新推动了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变革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

④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越来越走进公众,走进博物馆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新时尚。在一些重要节假日,博物馆更是成为众多人心目中期盼的靓丽风景线。这说明

①走进公众使博物馆变得具有价值

②优秀文化能给人以丰厚的文化滋养

③人们需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

④人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18年夏天,一部没有当红明星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电视剧取材于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用青春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然后把塞罕坝精神以影像的方式固化为民族记忆,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让多少人热血沸腾。这说明文艺工作者必须

①博采众长,重视文化创新

②植根群众,从群众中获得灵感

③继承传统,讲好中国故事

④立足群众实践,实现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①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③是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性的生动体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收录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中的《系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史书实物。该篇共138枚简,分作23章,在战国出土文献中卷帙最为庞大,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早期的诸国史事。由此可见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我国编撰的史书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④史书典籍的编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中华文化出现衰微的过程,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②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③林则徐、魏源等人“睁眼看世界”

④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灶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狄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民族节日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可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

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现在,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腾讯公司和阿里集团等几大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抢红包”热潮席卷全国。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这表明

①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③新兴媒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科技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虽然抗战胜利已经70周年,抗战的硝烟也早已散尽,但今天我们重温和传唱首首壮的抗战歌曲,依然使人热血沸腾,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从文化的角度看,上述现象表明

①抗战歌曲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抗战歌曲是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③抗战歌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精神力量

④抗战歌曲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种。

材料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氏族文化渊源的基因。然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这些节日正在逐渐丧失魅力。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外国的“洋节”在我国却越过越红火。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探索中孕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在交流中借鉴西方医学成果,促进中华医学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中医药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2)“在交流中借鉴西方医学成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材料一: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回落。“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须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留住报刊亭的价值。

材料二: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在我国,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和边缘化,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劳”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劳动意识置于实践创新素养的主要方面,劳动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中小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内心变“要我劳动”为“我要劳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成功变“要我劳动”为“我要劳动”?并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德化瓷“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国家宝藏》立足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3)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重视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