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8年5月7日至10日,在联合国中文日活动期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经典纪录片、专题片每天播放,全面展示中国的新面貌、“一带一路”建设、中医和武术等传统文化,还通过短片重点推介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材料透露出 ①文化能通过特定环境和各种活动影响人 ②文化总会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③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 ④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及其影响力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2018年9月3日,第十六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隆重举行。文化节立足学术拓展和经典传赏,同时以文博理念繁荣艺术市场,推动文创精品与本地市场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本地文化商贸发展活力。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 ①它们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 ④优秀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水平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
4. 难度:中等 | |
2018年9月28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不会允许持台独立场和具有台独言行的台湾艺人参与的影片在大陆上映。台湾电影《强尼凯克》在大陆的上映问题已经被搁置。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2018年,韩国人用两个多小时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传递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和平。朝韩代表团第四次手举“朝鲜半岛旗”并肩入场,并组成联合冰球队。这让一度剑拔弩张的朝韩关系得到缓和,给了双方难得的对话契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奥运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一定的政治关系决定的 ②要充分发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③奥林匹克精神借助奥运会这样的物质活动得以传承 ④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诗人余光中走了,但他的《乡愁》依然萦绕在人们心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有 ①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②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只要有空地,就会有广场舞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这折射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④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2018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6周年。76年来,“文化为什么人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
9. 难度:中等 | |
.《厉害了,我的国》自上映以来不断刷新国内纪录电影市场的多项纪录。影片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方方面面的历史成就,彰显出了大国实力。一连串的数字和成就呈现在大家眼前,使观众由衷感叹:“厉害了,我的国!”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发展 ③反映主旋律的优秀文化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④我国公民关心国家发展,政治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
10. 难度:中等 | |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是乡土文化的载体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书法通过笔墨,把中国汉字变成了表现情感意蕴的符号。这些优美的文字,这些文字所表达的人的精神,都是经过岁月沉淀的中国文化的永恒的坐标。列对书法与人格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书为心画”,书法作为精神的载体,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B. 书法创作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C. 书法借笔墨传递内心审美体验,人格的完善可以提升书法价值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文化风格评判的重要来源
|
12. 难度:中等 | |
中印同为文明古国,历史文化交融互鉴、交相辉映。文化是两国之间的精神纽带.。政治问题不应成为两国文化交往的障碍,且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政治互信,是凝聚人心、团结各方的力量。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是政治的集中反映 ②各民族文化具有其性 ③文化渗透促进民心相通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3. 难度:中等 | |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读完的书放在公共场所,捡到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放回公共场所,下一位读者可继续图书“漂流”。该活动 A.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 超越了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 增强了读者的精神力量 D.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
14. 难度:简单 | |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届时,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内设置破坏或者影响风貌的广告、标牌、招贴的,最高罚3万元。对于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15. 难度:中等 | |
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每个“一分钟”,都凝聚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该系列微视频 ①彰显了文化创造的时代价值 ②推动了文化的传递与共享 ③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进步 ④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16. 难度:中等 | |
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17. 难度:中等 | |
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描绘了人们过年的喜庆情景。由此可见传统节日 A.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B.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C. 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具有深刻影响 D.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18. 难度:中等 | |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 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①思想运动能推动文化发展 ②科技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9. 难度:中等 | |
《十五贯》《牡丹亭》<桃花扇》浸润着600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昆曲,滋养了一代代人对戏曲对古典艺术的喜爱。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体性的昆曲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昆曲艺术在当代传承与振兴,使古老昆曲艺术逐渐换发新的生机。国家开展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旨在 ①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②通过推陈出新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和世界推广 ④对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20. 难度:中等 | |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逐步告别看天吃饭。有人认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越来越弱,节气已经过气,应该躺进历史博物馆。题中观点 ①否认了优秀农耕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看到了落后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③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承接关系 ④弄清了先进文化随时间变化会成为落后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某校高二(2)班围绕“文化强国建设”开展了主题班会。甲同学认为: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必然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乙同学认为:如果抛弃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两位同学的观点表达了 ①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要坚持批判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④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必要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市场也有了不俗表现。进一步提升中国电视剧海外竞争力的举措是 ①作品要找准各国人民共通的情感 ②文艺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走出去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音乐人喜欢在音乐里加入多种元素,热闹的唐人街出现了油纸伞红灯笼;中国水墨画旁边金发碧眼的歌手柔声演唱......中西元素的融合,让音乐的世界绚烂多姿。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
24. 难度:中等 | |
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打工者不仅仅是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更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这句话的依据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打工文化成为我国当前的经典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
25. 难度:中等 | |
当前,一些民族风情旅游景区为了经济效益,随便使用别处的民俗文化,全然不管文化生成的历史背景与人文关怀,结果被外来的民俗文化搞得面目全非;一些地方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适应游客的审美情趣,甚至任意篡改某些民俗文化事项,并美其名为“创新”,实际上却丑化了这些民俗文化。这警示我们,文化旅游建设应该 ①注重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②加快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发展 ③尊重历史,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 ④辩证取舍,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
26.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于2018年6月20日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发布,并很快在多家媒体的客户端、网站,以及微信朋友圈掀起了转发浪潮。该片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7年的光辉历程,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微电影《红色气质》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
27.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在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指导下,中国航天人以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推动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埋头苦千,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中国实际,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奇迹。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是国家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只有最强大的国家和最优秀的民族有勇气和能力去向那未知的深空发起一次又一次远征,而中国就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太空经济”也迅速发展。研究表明,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至今,我国累计有数千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对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
28. 难度:中等 | |
某中学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置校园环境,做到步步有景,处处有人,用规范而隆重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团仪式,隆重而热烈,给学生以启迪。创新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坚持开展“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通过文明中队评选、达标争章、周末例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校园明星”“尊师标兵”“师德标兵”等表彰大会,激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崇尚真善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性。
|
29.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情怀如梦,家国在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过去,对出远门的人来说,远隔千山万水,交通不易,信息不灵,团国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今天交通、通信发达,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中秋节的团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的心理诉求,同时,在这个更具诗意的日子里,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氛围中,重温那渐行渐选的传统文化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
30.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豫剧工作者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将豫剧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豫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