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在遭遇家庭和家族事业的诸多变故和挫折时,逆境生存,将濒临倾覆的家族产业重振的奋斗故事。这部电视剧将发生在陕西省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幕,极大鼓舞了当代年轻人的斗志。材料表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
2. 难度:简单 | |
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2019年5月16日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开幕。在文博会上,广东馆展示了广东在文化强省建设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全方位展示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说明 A. 文化由一定经济所决定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
4. 难度:中等 | |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打造的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2017年12月在北京亮相。该节目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命运的中国人的家庭故事,为中华家风代言。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央视推出这一节目意在() ①讲述文化故事,传递中华人文精神 ②发挥家风对人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 ③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④传递正能量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曾经指出“美利坚是一个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民族”,这种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中心主义是美国媒体在对中国进行报道时存在偏见的根源。他们“以为社会模式是各国都应该效法的样板,美国的价值观更是衡量其他国家民主程度的绝对标准”。这启示我们 ①提高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加强对美国文化渗透力度 ③认清形势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
6. 难度:简单 | |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族能够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世人称“富不过三代”。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就要 ①加强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②加强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 难度:中等 | |
从公元前后开始,汉字作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冶金、纺织、农耕等文明,以强大的辐射力量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由此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汉字文化区。公元前1世纪,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曾尝试过废除汉字,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废除汉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否定日文中的汉字,与否定本国文化历史并无二致。这说明汉字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统一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
8. 难度:简单 | |
2019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其中给他人起有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列入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对于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可批评、惩戒,严重者可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这一《实施办法》的依据是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②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观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充分的物质条件,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
9. 难度:中等 | |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火把节期间举行的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四大类活动是彝族文化体系严整、完备的集中体现。这一节日 ①是彝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蕴含着彝族生活的风土人情 ③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是彝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申请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是 ①它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保护它,可以使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③它是凝固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④它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2. 难度:中等 | |
自孔子周游列国开游学风气之先,历代儒生学士背井离乡、负书担囊,游学成为古人的重要学习方式。圆梦顶尖名校、欧洲文化探秘、国际学生领导力峰会……各色名目赚足了家长的眼球。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出国政策的优化,海外游学热的出现可谓应时当令。从文化传播角度看,海外游学 ①在寓教于乐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有利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④源于对丰富多彩世界文化的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通过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活动,凝聚发展共识。开展文明间对话旨在 A.尊重并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B.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C.维护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D.保持各民族文化的特色
|
14. 难度:中等 | |
桃红又见一年春,捎来的是花红柳绿,姹紫嫣红。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用大红的颜色来体现喜悦的心情。逢年过节、婚嫁喜事,挂红灯笼、贴红对联、放红炮仗,喜悦的心情也就从这红色中散发了出来一这体现了( )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提高 D.传统文化相对稳定且富有民族特色
|
15. 难度:中等 | |
2018年,央视推出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文化为内核、综艺为外壳,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文物“活”起来,口碑爆棚。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的普及推动了考古技术的日臻完善 ②“国宝”文物是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载体 ③不同创作手法的融合能让“国宝”文物“活起来” ④挖掘文物背后丰富内涵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鉴赏团的专业点评,挖掘诗词背后的时代故事,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③科技的进步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 难度:中等 | |
扎染是云南大理白族著名的传统手工艺。某扎染体验馆在保留传统扎染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游客不但可以买到已成型的扎染手工艺品,还可以自己体验整个扎染过程,制作独一无二的作品,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扎染作品迅速贏得市场。材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传统文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一位企业家表示,所有的创新都要回归其最本质的任务:解决问题。有些企业申请不少专利,却没有在实际产品中应用,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这说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必须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③社会实践为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 ④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黄梅戏在安庆地区融合皖、鄂、赣三省间山歌、秧歌、茶歌等诸多民间音乐形式,清末民初发展成比较完整、成熟的剧种。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表明文化发展应该( )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立足实践,求同存异 D.兼收并蓄,洋为中用
|
20. 难度:中等 | |
《朗读者》的“访谈十朗读”《国家宝藏》的“纪录式综艺”、《经典咏流传》的“和诗以歌”,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走群众路线,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进行大胆创新,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益。这给文化工作者的启示是 ①将是否受人民群众欢迎作为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②从群众实践中吸取文化创新的营养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④立足新时代实践,做到洋为中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中华读书报》2019年5月4日刊载的《从汉字,汉语入手,全面拯救中华文化》一文指出,必须摒弃各城市大商场和建筑招牌标识那种英文巨大,贬低、渺小汉字的媚洋现象。这一对汉字书写主张的依据在于( ) ①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写好汉字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22. 难度:中等 | |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如在饮食风味上,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饮食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各区域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23. 难度:困难 | |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通常是谁先推测,谁有优先命名权。2019年2月15日,我国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天河基地”“织女”“天津”等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和数据依据。这些命名 ①体现我国科技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②扩大了我国科技成就的国际影响力 ③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承了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
2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浮生六记》原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记叙的是沈复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昆曲是综合了戏剧、文学、服装、音乐等门类的古老东方艺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形式,让观众置身于演出实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跟随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且坐且立。这一浸入式表演形式,自2018年8月首演以来,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而悄然走红。 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所包含的道理。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
27. 难度:中等 | |
2019年1月7日,第三届传统文化进校园高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顾之川在论坛中建议,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初中重在理解力,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高中要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感悟其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河南,提起《梨园春》,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梨园春》在1994年开播,其独创的“戏迷擂台赛”不仅为老百姓才艺展示提供了一方平台,还充分调动起戏迷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时代在发展,观众对戏曲的期盼和需求也在变化,节目组不断的创新、借鉴和学习,并在舞台上增加了很多的“跨界明星”,把相对专业和小众的戏曲变得更为大众化。25年来,其对文化自信的坚守与表达创新,让这个老牌的传统文化坚守者、传承者为民族戏曲艺术在“荧屏逐鹿”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据统计,25年来,共有20万人参与海选,万余人走上擂台,数千人在这个舞台上实现戏曲梦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梨园春》节目25年经久不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