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时政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9年的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显示,2018年,全国GDP较2013年大幅增长,同时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8%、39%、32%。对上述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①清洁空气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干预

②政府干预提高了排放者所承担的生产成本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和自然界自净能力增强

④自然空气产权界定清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9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世界瞩目……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绿色发展理念传向全世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愈发凸显。这(    )

①说明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传递的绿色价值共识已形成

②反映中国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拥有了话语主导权

③彰显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文化自信

④表明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责任担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黄河奔腾不息、磅礴汹涌的气势被视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也正是这壮观景象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写出脍炙人口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黄河大合唱》。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都来自于客观物质对象

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③弘扬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④要做好黄河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掘文化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上强调,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这是因为(    )

①事物都有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②事物中关键部分的功能决定整体的功能

③事物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存在于部分之中

④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进展迅速,但同时面临着枯枝落叶、杂草残花等园林绿化废弃物不断增多的困扰上海市从本世纪初就开始了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系统利用的实践探索,处理技术上主要采用粉碎、沤堆加工成绿化介质等。不过,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海全市产生各类园林绿化废弃物约70万吨,各类处置利用加工约20万吨。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生产要求有较大场地,粉碎时噪声较大,沤堆易产生异味,生产的绿化介质每立方米成本在700元以上销售价却不到400元。

说明上海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分类垃圾桶的销量倍增,不少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S1、S2为变化前后的供给曲线,D1、D2为变化前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反映上述变化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实施“节能补贴”“以旧换绿”等措施,支持居民购买绿色高效制冷产品、更新更换老旧低效制冷产品。实施上述举措意在(    )

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绿色消费

②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做到理智消费

③创造消费动力,推动传统产业成长

④运用市场机制,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19年8月27日,菜鸟联手通达、百世在浙江全面启动“回箱计划”,首批铺设1500个绿色回收箱,推进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和二次利用。这些企业(    )

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②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③坚持社会效益至上                ④践行新的发展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报告》显示,我国持续落实“十三五”碳强度下降目标,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保持了持续下降。已提前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上述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①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新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9年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明确表示,要研究起草《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总体工作方案》,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监督执法,将黄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这表明政府(    )

①严格环境司法,依法打击破坏黄河生态环境违法问题

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以人民权力来制约行政权力

③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顶层设计

④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实施综合、系统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图表信息表明(    )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2015年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印发

2016年

中央环保督察全面启动,后改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2017年

党的十九大作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

2018年

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彰显执政担当

②中国共产党适应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创新行政方式

③坚持“党政同责”,实现党政协调,形成生态保护合力

④监察机关行使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实现追责环保全覆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9年4月至10月,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行。北京园博会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的同时,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了国际园艺合作。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    )

①推动园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对外域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③丰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新时代的黄河治理,要更加注重探索、掌握和运用自然的内在联系,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找到科学的治理之道;治理黄河的功利好坏,也要以百年千年计,不能急功近利,要久久为功。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②渐进的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好坏的相互转化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预计到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这一做法的辩证法依据(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在处理垃圾分类的问题上,某市政府过去是每月给居民免费发放垃圾袋,但是收效甚微。现在,政府出新招,大胆引入第三方介入,即购买服务,由企业对执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奖励积分,3个积分兑换一个鸡蛋,从而实现了垃圾分类从被动向自愿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②批判性思维利于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投放正在改变居民传统“一包丢”的习惯,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唯物史观上看,《条例》的实施(    )

①制约人们的行为选择,体现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②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③发挥社会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推动创造理想的世界

④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更好地巩固社会经济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资源与垃圾,不过是人类从自身生活的角度对事物的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垃圾经过回收再利用成了资源。这说明(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基于社会实践而形成

②物的价值能随着时空及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③科学认识将事物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④运动使事物的本质属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进行垃圾正确分类处置,对后续总体减量、回收利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分类工作也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政策先行之下,数据显示,注册成立的垃圾分类企业达到1004家;上百个垃圾分类应用一夜之间上线。数字化的改造已经在部分环节开始,垃圾回收成为智慧城市的一环。每个城乡家庭积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主动保护生态环境,从“让我分”变为“我要分”。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乎相关企业和社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也为绿色发展铺平道路,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1)推行垃圾分类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战略、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推行垃圾分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是让全世界都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当会严重破坏环境,而垃圾分类能有效减少垃圾排放量,让部分可再生垃圾循环使用。

材料一 2019年6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首次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写入法律。修订草案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材料二 目前很多城市垃圾分类项目都采取政府补助,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通过处理好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有利于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同时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促进群众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让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立法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分别说明公民和政府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不仅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明之河、文化之河。“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为害,害在泥沙。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同时,河水沙关系又很微妙,并非含沙量越少越好。如果人为过度干预使中游下泄的水过清过大,可能会引发中上游泥沙淤积,还可能对下游河道造成冲击,加剧黄河改道的风险。

材料二自夏至宋,黄河流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3000多年,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从炎黄二帝,到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思想巨匠,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到《诗经》《易经》《道德经》《史记》以至汉赋、唐诗、宋词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到天象历法、农学、医学、水利等,中华文化的诸多元典、古代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都诞生于这片土地。黄河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塑造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该如何确保黄河安全。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保护黄河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